文化體驗做為電子商務的可行性

記者/陳緯倫

多年前曾經參加過一個台南在地的古地圖尋找文化之旅。主辦單位發了一張1875年的古地圖,以及一本手冊,參加者根據手冊上的提示,以及古地圖上相對應的記號,親自走訪該景點。最近整理這份尋線之旅,也意外地找到一些線上地圖資源,因此與大家分享。

當代人在城市裡,大概是不會迷路了。有了Google Map,人在哪裡,人要去哪,人要怎麼去,都不會是問題。最大的問題不是看不懂網路地圖(畢竟看不懂地圖者是少數),而是不知道怎麼操作電子地圖。我們需要不斷教育不會用的人,如何在別人傳給你一個地址/Google Map網址,你就知道該怎麼抵達。

這份1875年台灣府城街道圖描繪同治末年光緒初年的台南城區,範圍大概是今日台南市中西區。面對這種古地圖,儘管上面有些至今仍可辨識的景點(比如天后宮、孔廟、關帝廟),但如果要看古地圖遊走實際景點,可能迷路的機會還是很大。畢竟過了一百五十年,建築物與街道之況,早已今非昔比了。

我們利用中央研究院研究單位的線上資源,將古地圖疊合在Google Map上,這份地圖的比例尺,大概還算精準,就可以大致了解這一百五十年的地景變化。「台南歷史地圖」APP也在疊合的地圖上放上舊照片,都可以讓想了解城市變化的人,透過舊照片/Google街景,看看其中的變化。

這跟電子商務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我向來標榜,商業市場交易的東西不限商品或勞務(比如按摩/線上課程),其實文化也可以是買賣的一種,文化不但可以商業化成為具體的文創產品,也可以是文化旅行/文化體驗。

如果我們的城市行銷,在輸出為文創產品的同時,當然可以轉化成電子商務銷售文化旅行/體驗。每個有歷史的城市,透過這種古今地圖的疊合,再利用手機,發展出類似實境解謎的體驗,配合合作的實體店面的地方特產,其實是可以創造文化商機的。而這種文化商機又比單純的實境解謎,更可以了解城市百餘年來的變化。

台灣的文創產品其實同質性非常高,一般人想製作文創產品,就是L夾、馬克杯/杯墊/餐盤/茶具、紙貼紙等等,或者就是古物複製品。或許我們可以再嘗試一些更有深度的作法。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