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子商務規模 2016的電商概況與危機

記者/許芷浩

根據資策會2016年底的報告,2017年臺灣電子商務規模有望達到1兆2515億元,預估將可成長11%,呈現持續成長的走勢。其中B2C電商的產值約可達6,875億元,約佔整體市場6成,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時間來到2017年,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公布了2016年電子商務營業概況調查,囊括80家綜合、品牌、旅遊、遊戲、生鮮、募資等以網路為通路的營業概況。其中品牌類型電商的部分,除了服飾類之外,均有小幅的成長;服飾類的部分則整體下滑,受到淘寶網上的價格競爭影響,例如東京著衣就由12億元下滑至5億元。

而反觀生鮮類電商,卻有達2.5倍的成長。因生鮮類產品進入門檻較高,廠商間競爭的程度比其他類別來得低,因此整體而言持續成長,例如鮮食家2015年成立至今業績以3倍的速度成長,朝向1億元以上的業績邁進,生鮮類電商前景可期。

2016年下半年若以商品數量而言,經EZPrice針對前二十大B2C購物平台的調查,前三名的購物平台為PChome線上購物、GoHappy快樂購物網、momo購物網。

不過除了了解各類型電商的營業概況,知名網站數位時代也指出了臺灣電商正在面臨的危機。以前述商品數充足的兩家平台而言,一直站在成長尖頭上的PChome線上購物與momo購物網,雖然業績持續走高,但後起新秀已經開始改變了電商的部分使用者習慣。

例如原生行動電商的興起,如蝦皮拍賣(年化成交金額號稱18億美元)以及旋轉拍賣(商品數有5500萬件),起源於行動平台的交易模式,正在實現「隨拍即賣」的交易習慣,快速興起的原生行動電商將會對現在的電商龍頭形成威脅。

而另外前文提到,臺灣服飾類別的慘淡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淘寶網的價格競爭,其實即點出了必須跟上跨競電商趨勢的必要性。根據資策會的統計數據指出,目前在臺灣已有37%的網友曾經有跨競購物的經驗,有意願再次購買的比率高達84%,當使用者的需求開始朝向國外電商靠攏時,對臺灣平台會是很大的影響。因此臺灣平台必須放眼國際,在面對其他跨境電商的競爭,也要試圖爭取國外的市場,以面對從世界而來的挑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