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品牌還是代工?

記者/陳緯倫

很多人通常疑惑甚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科技業明明有這麼好的技術,但卻只能幫人代工,無法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人反駁:「不會啊!我們很多產品都貼logo出去賣啊!」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反問:台灣知道什麼是品牌嗎?品牌如果只是簡單的「原本貼別人logo改貼貼自己logo」,我想這就是誤會一場了。

我想種種誤會造成品牌推動延滯,其中之一是,我們以為換成自己logo就是經營品牌。因為看著代工的利潤越來越薄,看到為人作嫁的國際廠商好像很簡單就賺到更多的錢,於是就將自己某些產品換成自己的logo,但也僅僅於此而已。

我們是用「做代工的心態與方式來做品牌」,忽略諸多成本時間計算,當然離真正的品牌很遙遠。代工講求產品技術與品質,委託商印上自己的logo,當然會嚴加監督控管,才讓產品流到市面上;但自己做品牌,少了委託商一層的監督,自我要求應該更高。除技術與品質,做品牌還講求品牌設計、經銷制度、行銷策略,這都是很花錢與時間的,這些成本都會算在產品售價之中。所以用代工心態與方式做品牌,將看不到所需要的成本與時間,而一旦省略這些應有的成本與時間(甚至對此沾沾自喜cost down),推到市面上的產品就只是產品而已,不是品牌。另外,我們也常常用做代工時的材料成本、研發費用來計算品牌的價格,所以容易忽略「創意與智慧財產」的費用。

誤會的來源還包括:我們以為「產品面世,自然有人幫忙推品牌!」所以認為「產品好,客人自然聞風而來,愛不釋手,自然一傳十十傳百」。所以認定經銷商會幫你做行銷,消費者會幫你社群分享。我們只要架個官網、弄個臉書粉絲頁,來個小編貼文,於是就不用做其他事了!這是典型的幻想,那將忽略跟市場選擇、與經銷商的盤旋、售後服務…等工作。於是經常存在「經銷商小動作一堆」、「臉書客訴卻沒適當回應」、「維修保固找誰啊?」等等問題。

最後我們面臨的誤會是,我們「用試水溫的心態來做品牌」。因為沒做過品牌,不知道怎麼做,但也不願意了解人家怎麼做,於是瞎子摸象「試看看好了,有成功算賺到」。請問古今中外有哪個品牌是試水溫試出來的呢?現在的市場越來越混亂,競爭對手一堆,無不全身使力殺出紅海藍海。若想光靠一點資金人力,就想要「爆紅」,那全球同業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