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SSYBOX喊卡!台灣美妝BOX的出路在哪?

特約撰稿/Goris


從年初開始,台灣刮起一陣美妝BOX旋風,主要概念來自國外,以每個月月付299元、399元或者是499元不等金額去做訂購的美妝BOX,訂購完成後,即會於特定日期寄送給訂購人,裡面會有4-6樣美妝品,可能是正貨商品,也可能是樣品,主要也是看每個美妝BOX怎麼去定義。


日前,其中一個品牌GLOSSYBOX宣布將暫時退出台灣市場,並開始針對所有會員進行退費以及感謝禮的寄送,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GLOSSYBOX,於剛進入台灣市場時,舉辦大型的記者會和招待會,中間更於8月份,針對男性也推出的專屬BOX,如今於11月底,也正式發表聲明將暫時退出台灣市場,這所謂的美妝BOX的蛋塔效應,也似乎隨著GLOSSYBOX宣告退出後,正式揭開序幕。


目前市場中仍存在許多美妝BOX,包括以校園作為主要切點的butybox,強調口碑的UrBox、主打明星光環的glamabox等,雖然說每個box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和個性,但美妝BOX的出路又在哪,不免還是令人霧裡看花。


首先,現階段的美妝BOX大多都還是以業務力做為主要考量,誰談的到大品牌,專櫃品牌或價格昂貴的品牌,自然就能讓該BOX增色不少。接著,有了質,再來考慮的就是量的問題,初期美妝BOX為了營造限量感,搶購的感覺,量都很少,大概500個或者是1000個左右,如果以一個美妝BOX 400元來計算,1000個美妝BOX全部售罄在營業收入上也僅有40萬,這個40萬尚未扣除掉成本。


然而,如果你只賣1000個美妝BOX,每個月就都是在賺這40萬的營業收入,要有所成長,風險還是每個月都要有品牌願意提供商品,就算不提供的話,也得想辦法去用買的,這樣利潤又會再度被侵蝕。


當然,你可以為了提高營業收入,而去將美妝BOX量提高,可能是2000個,又或者是5000個,大家都學過乘法,如果全部售罄,自然也就能拉高營業所得,但馬上就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你能把握每次都售罄嗎?另一個就是當你的量提高的同時,品牌會願意一次免費給你2000個產品,或者是5000個產品嗎?這樣的美妝BOX無論是量和質,它就是存在著一個break point,無論超過或太少,都並非最大利益。


然而,品牌免費提供給美妝BOX去販售,這一直都存在一個很微妙的關係,過去我們可能會買雜誌拿到贈品,但雜誌是主體,贈品是副體,如今美妝BOX擺明的就是要消費者花錢去買品牌免費提供的商品,這其中的微妙關係,並非單單只是行銷成本就能解釋的。


美妝BOX本身的概念很好,它就是個媒介,媒介著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是販售本身就有些奇怪了,在台灣流血競爭的結果,就是比業務力,就是GLOSSYBOX率先退出台灣市場,然而美妝BOX的出路又在哪,或者下一家宣布退出台灣市場又是哪家,我們也持續觀察著這後續的市場效硬。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