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錢包時代 須掌握成功關鍵

記者/陳舒珊

全球行動支付使用率逐日攀升,根據調查機構IDC本月報告指出,56%的美國使用者利用交易平台PayPal於實體商店消費,而網路購物僅佔整體行動支付的40%。雖然台灣行動支付使用率不及歐美,但近兩年銀行、交通與電信業,紛紛跨足行動支付市場,為提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訊)付款的滲透度,運營商必須建立明確的模式,讓用戶擁有安全與便利的付款平台。


行動支付時代 市場商機蓬勃


英國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包括行動購物、轉帳、NFC付款等形式的行動支付,將於2015年達到6700億美元,且NFC付款後勢看翹,其全球成交量可望於2014年突破500億美元。而市調機構Gartner認為,業者忽略NFC付款技術的複雜程度,可能減緩預期的成長幅度,但去年行動支付市場突破860億美元的總成交量,勢必能夠持續帶動今年的成長。


行動支付時代 關鍵一「使用習慣」


支付平台扮演買賣雙方間重要的橋樑,除了技術成熟度影響成長幅度,各地民眾消費習慣與接受度更是關鍵。Gartner指出,開發中國家的行動交易,54%是親友之間的轉帳,使用需求與90%為線上購物的美國有差異;而日本市調業者mediba於行動支付發展初期,針對日本民眾調查顯示,逾93%的民眾知道這項服務,但實際使用率僅23%,原因在於使用的手續繁雜,而減低使用的意願。


目前,台灣消費者逐漸習慣一卡通天下的便利性,但面對近年業者推出的行動支付技術,透過手機整合信用卡、儲值卡與會員卡等支付工具,尚需要更多的信任。因為相較於手機業者,台灣民眾對於金融卡,以及信用卡發卡機構的顧客承諾,有更高程度的信任,認為發卡機構能夠滿足目前的付款需求。


行動支付時代 關鍵二「個資安全」


手機的新應用再度引發貨幣革命話題,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ónica德國分公司表示,明年消費者就可以把信用卡留在家裡,以手機付款取代信用卡。但付款過程的安全性,才是用戶最關注的議題,過程中資料是否會被傳給到第三方,而非銀行?若手機遭竊,個人資料是否也會外洩?

中華電信研究所研究員官有富表示,NFC付款只是將支付工具由信用卡換成手機,原有的交互認證與金鑰加密沒有改變,僅有通過認證的刷卡終端設備,才能讀取資料,過程中以金鑰加密避免被竊取。另外,相關人士指出,信用卡卡號原本就印在信用卡上,移植到手機中也不必特別加密,但手機內存放的個人資訊若被竊取,則可能會被挖掘更多資料,仍可能是使用的風險之一。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