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付到哪 準備好了嗎?

記者/張安君


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s)結合通訊及錢包功能,提供小額付款市場一個理想的願景,未來各種會員卡活動、小額付款、信用卡消費,只要透過手機就可以進行,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生活,也為商業活動注入新色彩。然而,行動支付的流程牽涉眾多廠商,一直是行動付款推行的阻礙,在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的台灣,手機業者、電信業、金融業、政府、消費者及零售業者等,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醞釀八年 技術條件成熟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消費者逐漸習慣眾多功能的手機,也有越來越多人可以接受高價手機,為行動支付的發展機會。在技術方面,行動支付常見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也已規格化長達8年的時間,在GoogleNokia等廠商力推之下,晶片生產在這兩年逐漸達到規模經濟。雖然市場上仍少有內建NFC的手機,台灣目前僅有HTC的tattoo機以及SAMSUNG的Nexus S,但是技術方面已具備成熟條件。


零售業、金融業還沒好 政策法規沒跟上


然而,目前缺乏保障NFC交易安全的手機生產標準,在法規及政策端也都還沒有全盤規劃,雖然各家廠商都躍躍欲試,發展起來卻綁手綁腳。手機支付發展受限之處,還有零售業、金融業及電信業三方的合作模式,由於手機支付的流程,跨足不同產業,異業合作結盟的形式各異,龐大的商業市場缺乏整體規劃,例如日前Google提出的Google Wallet服務,即指定Android2.3作業系統,限定信用卡、電信公司及零售店家,限制太多,消費者的選擇很少,讓行動支付服務僅能處於試驗階段。


消費者不信任 品牌形象很重要


再者,還有使用習慣的問題,如同當初推行信用卡一般,要如何說服消費者使用手機付款?是很重要的課題。與消費者溝通手機支付的利基點(例如結合定位功能的服務)、方便性及安全性,是行動支付發展的先決條件。由於牽涉到金流,消費者的信任十分重要,根據奧美集團的調查,消費者似乎較不相信前幾大網路服務提供商,例如Google、Facebook,因此,交易安全及品牌形象也是希望跨足行動支付的業者需要經營之處。


行動支付前景可期 替代方案爭鳴

目前,針對行動支付發展的困境,已有廠商提出替代方案。對於沒有內建NFC的手機,Google計畫推出一種帶有NFC功能貼紙,讓消費者體驗行動支付的優點,雖然功能不如內建NFC的手機完整,仍為一項可行的解決辦法;美國行動付款公司Square,則發展出可供行動「付款」的裝置,給個人或小型店家使用,每日交易金額已達400萬美元;Naratte則另外開發行動支付技術:Zoosh,利用超音波為訊號媒介,讓有麥克風,並可撥放mp3檔案的手機均可使用,使用方式則與NFC差不多,都是以感應的方式進行,待市場條件成熟,勢必再掀起一場行動資訊革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