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票上雲端 利弊之間的過渡期

記者/許芷浩


台灣電子商務發展蓬勃,相關的電子交易流程也不斷在進化,其中統一發票的電子化也是政府推廣的一大課題。目前台灣電子發票的開立據點上看千家,國際上的電子商務也都朝電子發票的趨勢發展,預期未來電子發票將會成為主流,而紙本發票也將漸漸退居歷史。


電子發票上雲端 環保又方便


電子發票逐漸取代紙本發票,首要優點便是節能減碳。財政部部長李述德指出,台灣全國一年的統一發票開立張數總共有80億張,若是能將此大量的紙張用量,轉換成電子發票的資訊,那麼便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政府預估,整個統一發票電子化的計畫,將可為徵納雙方省下1200億元的成本支出。


另外在行動付款方面,電子支付載具與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結合,可以讓民眾在透過電子載具的晶片或是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進行交易時,同時將消費明細與發票編號等資訊上傳至資料庫,節省紙張的輸出與印製。


而大家所關心的發票對獎部分,也會由商家告知民眾發票號碼,等到統一發票開獎之後再由商家代為查核,通知中獎的消費者。知名的博客來Yahoo!奇摩電子交易目前都是採用發票託管形式,民眾不需保管發票,也不用再一張張發票的對獎,無形之中便幫民眾節省了零碎的空間與時間。


電子發票雲端上 資訊隱私如何把關


在享受了電子化所帶來的好處之後,多數民眾同時也會開始檢驗自身的個資安全,擔心個人資訊是否會有洩漏的風險。關於B2B、B2C、B2G的電子發票,因為電子郵件及網站資訊傳輸並不是預設加密,有心人士若進行破解,帳務資訊的確會有外洩的隱憂。因此若公司行號能透過加密安全、低成本的網路傳輸來儲存交易雙方的發票紀錄,或許便能提升交易資訊的安全性。


而針對電子載具如智慧型手機的支付方式,財政部常務次長曾宗銘強調,電子發票的資訊上僅會有消費明細與發票號碼,若晶片不幸遺失或是被他人占有,都會如紙本發票一樣無法進行兌獎。電子發票一般皆採用無記名的方式,因此不會有資訊外洩的風險。


政府為了兼顧民眾以往的消費習慣與電子發票的發展,採取漸進式的作法,以民眾是否持有電子載具付款作為切割,在此過渡時期提供不同的配套方案,希望可以將電子發票的政策完善的推行。但在電子商務蓬勃的時代,民眾消費的方式漸趨複雜,不僅僅是B2C的方面,還有B2B的配套措施如何讓民眾清楚明瞭整個政策架構,進而習慣新的交易流程,還需要政府多多宣導,讓電子發票的政策真正的落地紮根。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