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雲端大匯流 多媒體機成多元服務媒介

記者/林資傑


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才發現明天出差要搭的高鐵車票忘了取票,還有一堆快到期的未繳帳單;趕著作隔天開會用的報告和印刷品,結果卻發現印表機壞了,而影印輸出店早已關門。遇到這些狀況時該怎麼辦?這些常讓人苦惱的狀況,現在只要到提供多媒體機服務的便利商店便可輕鬆解決。


對於台灣民眾而言,便利商店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造就了台灣連鎖便利商店市場的蓬勃發展。過去,便利商店業者以積極展店的擴張策略吸引顧客上門;然而,展店策略終將面對市場飽和的問題,實體店面受限於面積及經營成本控管,所能陳列的商品也有限,「提升店面的服務內容及績效」便成為各業者的下一個發展重心。


於是,從費用代收開始,便利商店業者開始積極拓展非本業的服務項目;隨著近年電子商務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機(Multi Media Kiosk)使業者得以將虛擬「資訊流」與實際「物流」作更具系統效率的結合。從2003年萊爾富率先推出的Life-ET,到OK超商的Kiosk、7-ELEVENibon全家FamiPort,各業者利用多媒體機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功能,實踐了打破門市面積限制的「虛擬二樓」概念。


無論是繳交帳單、列印文件、訂購及領取旅遊/娛樂/交通票券,或者兌換信用卡紅利、加值線上遊戲、貨品宅配寄件及相關商品預購,只需要走進便利商店、操作門市內的多媒體機,便可輕鬆一次完成多項目的;即使到人生地不熟的外縣市旅遊,也可以利用門市多媒體機的導覽服務,提供當地的娛樂、食宿、交通、活動等在地生活圈資訊,讓使用者更容易獲得所需資訊。


此外,將後端資訊加以整合的多媒體機,除了使便利商店門市成為虛實互補的「Net Store」平台,也成功開創出不可忽視的「金流」。由於台灣至今仍無成熟的線上付費系統,多媒體機使消費者可在實體店面中以實體貨幣支付虛擬服務費用,不但提供了免除線上支付風險的另類選擇,也增加了顧客對便利商店門市的使用依賴,實為一石二鳥的策略。


對於業者而言,多媒體機不但開創了新營利模式,甚至更進一步創造了如icash等「卡片式電子錢包」的發展契機;對於消費者而言,便利商店的24小時營業加上多媒體機提供的多元服務,讓便利商店更深入個人的生活核心。這種締造雙贏的跨業服務合作,可謂是發揮虛實整合概念的最佳示範之一。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