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能存? 食物銀行做公益

記者/陳緯倫


「食物銀行」?乍聽之下你一定以為這間銀行可以將食物如同現金一般,儲存在銀行,等餓的時候再去櫃檯領取存放的食物。或者你也以為金融卡不但可以提領現金,也可以從自動提款機中提領出新鮮的食物。如果是這樣想,你可就錯了。


食物銀行的概念來自國外。商家販售保存期限較短的食物,有時到了打烊的時候,這些容易腐壞的食物還沒有被購買,可是為了商譽著想,不能販售不新鮮的食物給客人,因此不得不下架。往往商家會將剩餘的食物分給員工帶回家吃,或者直接丟棄,無意間形同浪費。因此愛心人士便與商家協調,打烊時將剩餘的食物轉送給受贈單位,救濟等待溫飽的家庭。台灣的財團法人中華青年和平團建立的食物銀行,正積極建設網路,加速剩餘食物的流通。


食物銀行雖然是實體的食物發放,須要大量志工協助。由於過去沒有網際網路,無法立即整合各地的剩餘食物,以致於食物銀行的志工不能立即知道哪些商家還未販售完當日食物,也不知道還有哪些商家願意配合,哪些受贈單位須要食物。但現在透過網際網路,願意捐贈食物的商家可以登錄網站,讓食物銀行的志工可以前往收取食品,也可以將來自各地的食物逐一分類處理。


因此建立一個完整的資訊平台,協助食物銀行的運作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內容包括資源資料庫,整合志工人力資源運用、商家與受贈單位欲捐贈與受贈的食物,如此志工可以「就近」至商家收取食物,食物銀行也知道會有哪些食物可以捐給是何的受贈單位。再者,由於國內建立食物銀行的腳步較慢,因此也可將相關的影音文字放在此一平台,讓更多人了解剩餘食物的妥善運用,以及更珍惜物資。對商家而言,食物銀行的出現,不但不須再丟棄剩餘食物,反而可以提升愛心知名度,增加商譽。受贈單位除了發放現金之外,也可以發送食物給弱勢族群。財團法人中國青年和平團的食物銀行,即以建立良善的網路平台為目標。


食物銀行跟一般銀行不一樣,因為現金可以在各地提領,但食物卻有保鮮期的問題,因此食物銀行網站,也應該規定食物保鮮程度,以及考量受贈單位的距離。除了固定配合的商家之外,不少不定期的大型活動主辦單位也會訂購餐盒,因此也可以事先登錄網站,提醒食物銀行可能會有剩餘的餐點,可於活動結束前確認實際數目,並載往附近的受贈單位。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