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個人網路隱私基於互信與尊重

記者/游欣怡

現實生活中,隱私權的問題無所不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行為和個人資訊能夠受到保障,而不被任意的入侵,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隱私權的問題同樣的困擾著使用者。大家一定都有一個相同的經驗,瀏覽網站時常被要求進行會員註冊,當留下一些個人資料後,相關的推銷信件便天天佔滿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更甚者還有許多來源不明的垃圾信件,讓使用者不堪其擾。

在使用網路的同時,我們可能已經有意無意的將個人資料洩漏出去了,一個可能性是自己為了加入網站會員,或是參加抽獎等原因,在網站上留下姓名等個人資料,更有可能是在轉寄信件的同時,通訊錄資料早已經被有心人士擷取。

另一個原因則是,網路上的「cookies」技術可蒐集到許多使用者的紀錄。所謂「cookies」就是當我們進入一個網站時,有些網站會在電腦中留下「cookies」紀錄了上次使用的行為,當我們再次光臨這個網站時,網站上所呈現的便已經是根據我們的偏好而過濾出來的資訊。另外,網站還能根據「cookies」知道使用者過去曾去過哪些網站、做過哪些行為,如此一來,便能夠輕易的分析出我們的網路使用行為和個人偏好,並根據這些資料來做行銷的動作。

不過有人的看法是「真正的隱私權並不是將所有的個人資料抹滅,而是做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體認到在網路上同樣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必然狀況發生,另一方面,在這個越來越講求消費者「分眾化」的時代,網路上的商家利用這些資料分析過後,反倒能提供更集中的產品資訊或個人化的服務給獨立的使用者,譬如「Amazon」國際網路書店,便會定期寄發根據個人偏好的新書單給客戶,為的就是讓客戶可以隨時接觸到偏愛書類的新書或相關書目。因此,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抵制在網路上留下任何痕跡,但是我們卻有選擇他人對自己資料如何使用的權利,因此網路商家使用個人資料時,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上,比方要用別人的個人資料前一定要事先提醒,告知收集了哪些個人身份資料與如何使用這些資料,並說明其他與使用者隱私相關的重要事項,最後還必須讓使用者能夠透過管道拒絕提供或移除這些資料。

簡而言之,網路上的商家若是能夠尊重使用者的隱私權,那麼將個人資料流通出去也不再那麼令人聞之色變。基於互相信任與尊重,網路商家若能利用這些有限的資訊,讓消費者得到更客製化的服務或是更便宜的產品,那麼對消費者和網路商家而言,不啻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