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工作族必備的健康醫療網站

記者/劉康仁

根據統計,在美國已經有超過10萬個與健康醫療相關的網站,提供民眾上網查詢疾病資料與藥品的效果或副作用等,而此數據也顯示,在國外約有25%的民眾在就醫前會先上網查詢資料。而在這之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醫生與病患不再是絕對的上下關係,病患開始扮演一個更為積極的角色,醫療諮詢等過程正面臨全新的改變。 

而在如此的新觀念與國內網路盛行的相輔之下,國內已有不少的醫療網站陸續出現,從早期病友會網站的互相聯誼與分享資訊,以及醫院所提供廣泛性的衛生教育的型態,多屬於公益服務為主,到逐漸轉變成能夠提供較周全的醫藥保健資訊、較系統化的營利性網站。例如,亞洲醫療網,目前有超過1500位的台灣醫師加入會員,號稱為國內最大的全面性醫療網站,而其主要目的在於拉近一般人與醫師之間的距離,網友們可以依其不同的需要,尋找符合的醫師,而網站也會替每位醫師設置個人的網頁,詳細說明醫師的資歷、主治項目、開業地點與看診時間等,此外,網站中也提供了病徵索引,介紹各種不同疾病的症狀,讓網友們在就醫前可以對自己的病情有初步了解。 

而根據一份網路調查指出,大眾對網路醫療資訊需求最殷切的是分別是『醫師針對個人問題解答』、『定期健康提醒』等,而最期待的健康話題則是『癌症』、『中醫藥膳』及『心理諮商』。雖然目前國內已出現許多的醫療網站,但多數未善用網路的即時性與個人化等功能,未來網站應將網友的個人資料以及諮商紀錄彙整成一完善的資料庫,讓醫師在解答時能提供更加個人化的內容。此外,精神與心理的不適症狀似乎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但由於國內民眾對於心理諮詢與精神科的治療仍存在著某種刻板印象,線上心理諮商的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此外,網路上醫療站台的資訊,其流通的內容大致應可分成新聞與新知兩種。新聞的特點是可消耗的、是可被丟棄的;而新知則是新知識,它在一段時間裡經得起檢視、印證、閱讀的。但多數具商業性質的大型醫療網站,絕多數的訊息都只能算是新聞,而非新知傳遞。在此情形下,可能因此而混淆了正確的醫療資訊,而醫療網站該如何在商業與醫療保健的專業間取得平衡,如何保護病患的個人隱私,不致淪為網站謀利的工具,將是健康醫療網站未來所需面對的首要問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