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內容網站遇到的瓶頸

記者/周湘雯

不知讀者是否還記得前兩年信用卡的例子,從收費到不收費,而現在除了免年費之外,辦信用卡還倒送玩偶,但以網際網路發展的軌跡來看,卻似乎有反其道而行之舉,業者常為了訊息是不是該收費而爭戰不休,在這以「免費」為主流的網路服務環境,收費的內容網站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及瓶頸?以下筆者將就消費者及業者兩種不同角度切入作探討。

近期Greenfrield Online的一份名為e-Merging Music II
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近七成的線上音樂購買者表示不願意付費下載音樂,且有百分之八十的受訪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價格,由此可見,線上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度相當高,若網站中的內容須收取費用,轉往其他網站購買的情形是可遇見的,同樣的,對於長期暴露在免費網路環境中的消費者而言,這種付費觀看深度內容或資料檢索的模式是否真能得到消費者接受,是值得深思的。雖然部份業者願意提供試用期供消費者親身驗證網站的專業性,但以台灣人貪小便宜的心態,是否過了試用期便停止再上該網站檢索,卻不可知。再者,由於對著作權觀念的薄弱,發生一人入會,多人享受服務的情況時,業者也難以去加以規範。

筆者曾讀過一本有關網路經濟現象的書籍,書中提到網路業者必須找出自己的市場定位,以多樣商品、高品質的專業知識、及較低的價格,以爭取一席之地。單就這一個觀點來看,推出付費內容網站的業者已失去一項利基,由於網路市場人口激增,若留下任何價格的空間,都很有可能被其他競爭者擊潰,或者,嚇跑原本有興趣到網上參觀的新訪客,不過這項缺憾或許可藉由網站獨特的內容補足。像ESPN運動天地這網站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作法便是由一些見解獨到並擁有一群死忠顧客的作家每天撰寫文章,輔以電腦整理運動相關資料而形成一個內幕會員區。

雖然業者有意培養消費大眾資訊有價的概念,不過被網際網路上免費環境所寵壞的閱聽人,願不願意配合,養成這種付費取得好康內容的習慣,而這種型態是否是企業主追求利潤的一項模式,亦或只是像最近各家電視台播出的「益智節目」風潮一般,這類付費內容網站,不過是網際網路繼門戶網站之爭後,另一波模仿秀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