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疫苗系統與振興券系統

政府為因應疫情下的台灣,推出疫苗預約系統與振興五倍券系統,前者是用來預約疫苗,後者就是用來刺激消費。這邊不討論政策是否得當,僅就系統操作流程來做討論。

疫苗系統顯得非常單純,但是在大家預約熱門疫苗的第一刻就因負載過量而當機了。當然啦,搶先預約確實與搶先施打無關,但活在台灣的人們都有「先搶再說」的衝動,比如搶演唱會的門票,搶百貨公司的福袋,深怕自己慢了一步就搶不到。其實政府也都跟大家講很多次了,疫苗不是先搶先贏。解決這問題的最好方式,也很簡單,在系統開放的第一到三天,民眾依身分證最後一碼,於指定時間才能進入系統,第三天以後,人也沒那麼衝動了,就開放所有民眾登記與修改。政府不想做系統壓力測試,只好讓系統自動分散人流。

同樣地,今天(9/22)五倍券系統一開張,也照舊大當機。如果我們無法推使政府進行壓力測試,我們就只好改變我們自己喜歡搶先的衝動個性。

目前台灣的疫苗系統設計,並不複雜,在登入之後也只要勾選你想要打的疫苗品牌。所以這個系統最大問題不在於操作流程,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何時會輪到你打。雖然政府也無法保證國際疫苗到貨時間,但你也不知道你在哪個時間可以打疫苗。一般而言,病人掛號,都會知道你排在第幾號,雖然不能確定輪到你看醫師的準確時間,但至少還可以推估一下大概時間。而我們的疫苗系統,你不但不知道你打疫苗的大概時間,也不知道排在你前面究竟還有幾十/百萬人。

至於振興消費券,在去年三倍券時,民眾反應並不熱烈,綁定人數不到一成,原因在於,很多商家是沒有辦法掃條碼的,店家就只能收實體券;其次,就算店家有掃碼機器,但條碼本身分不出是一般消費還是消費券額。今年改善此一問題,消費券額會是另一種條碼。

其實我覺得這個系統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為什麼要幫忙綁定其他人呢?如果別人不會使用/無法使用,其實就讓他去領實體券即可。在數位環境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用誰代替誰做什麼事情,數位能力強的人,應該在實際生活中教導數位能力弱的人去操作系統,而不是代為操作,包括家人代為操作。如果今天一個系統,需要透過他人代為協助才能操作完成,這就不是一個好系統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