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免費?,網站經營者該如何抉擇?

記者/陳佳聰


從免費到付費,是這一兩年來網路上一直討論不斷的議題,各式各樣的報告指出消費者對付費網路資源的觀念逐漸形成,在市場上也可以看到蘋果電腦的
iTuneMusicMatchDell紛紛投入付費下載數位音樂的市場,而MOD的部分各家大廠DisneyMovielink等也是紛紛搶進,似乎網路付費的潮流無法阻擋,這時且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國內網站由免費轉型到付費的例子。


其實一般人談到網路上的付費行為往往將「服務」與「內容」混為一談,以國內入口網站
PChome為例,就分別在20014月及7月分別對其內容(iThome電子報)以及服務(電子郵件信箱、個人網頁空間)收費,不過卻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服務的部分在經過一年之後宣布重新開放免費使用,並重新調整方向朝向「媒體」與「商務」發展,不過iThome則是持續經營至今,並且累積了38萬訂閱戶。

PChome的案例看來有價資訊似乎比有價服務來得容易成功,其實不論是服務或內容,究其成功要素不外乎是否具有特色及其加值程度,如果服務或內容本身不具有差異化,使用者很容易轉向其他免費提供的網站,網友大移民的景象會一再重演,畢竟使用者的轉移成本實在太低了,僅僅是彈指之間。


若將焦點放在付費內容上,又是怎樣的內容產品能吸引消費者掏錢出來呢?根據美國的線上出版協會
(Online
Publisher Alliance , OPA)
的研究指出,商業財經資訊獨占鰲頭是付費內容中營收最高的,接下來分別是生活娛樂、個人約會資訊、研究報告、及一般新聞,不過這樣的研究結論是否能網整套用在台灣的市場上呢?就以新聞來看,台灣地狹人稠而且新聞媒體過度發達,網站若要針對一般性的新聞進行收費,無疑是自尋死路,因此產品的替代性可說是最重要的考量,否則就得透過資訊的整合、再製重新創造價值。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