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展開業界最大的生成式AI消費者調查 挖掘消費者洞察

記者/Linus Shih

AI人工智慧,儼然是2023年最火紅的名詞,截至2023年十月,市場上已有將近九千個AI工具,且持續高速增加中。Yahoo國際消費者洞察暨數據分析部總監蘇建勳,率領團隊進行「生成式AI消費者大調查」,挖掘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AI的洞察。

無庸置疑!AI已經置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AI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早起床、運動、工作、午餐、瀏覽網站等,都有結合AI的應用,更不用說,在通勤中的歌單、影音Video、推薦書單,都有AI著墨的痕跡,可口可樂更甚至在2023年九月,發表了人類與AI共創的未來可樂Y3000。

從金流來看,2023年第一季,生成式AI領域就吸引了百億美元的投入,是2022年全年度四倍的資本投資,其中以介面、文字與視覺上的應用,是最吸引創投的三個主要應用領域。但就細部來看,許多領域尚未出現優勢領先者,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AI有如戰國時代,持續競合,在未來還有更多改變。

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AI的使用 多集中在工作、學習上

回到台灣,用戶和市場對持續發展中的AI皆充滿期待,為了瞭解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AI的看法,Yahoo在2023年九月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針對台灣13歲以上的消費者,搜集近八千個有效樣本數,這是台灣在2023年對消費者進行的最大樣本數調查。

首先,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半數曾經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其中11%經常使用。根據調查發現,有半數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曾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相近於日本的56.5%、新加坡54.4%、瑞典54.3%,而其中有11%是經常使用、25%偶爾使用。

最大的應用則集中在查詢疑問解答(49%)上。同時,除了工作及商務事務(42%)的應用;生活上,消費者也期待生成式AI工具應用在旅遊行程建議(43%)、健康諮詢監控(40%)與投資財務規劃(39%)領域的使用。 此外,從各年齡層分佈中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經常使用的比例較高,Z世代使用者(13-24歲)中有近3成是經常使用者、千禧世代(25-40歲)則為1成 。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用戶尚未使用個人化的應用,因此調查近一步探究,除了工作用應用,消費者想在哪些領域應用AI?得到的結果是:旅遊、健康與投資三個領域。

消費者正面看待AI生成的內容,但不能缺乏規範與監督

當AI生成的內容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台灣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有68%認為無法完全取代人工生成的內容,有55%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人工內容。

最受消費者青睞的是AI生成+人工的內容,無論是「AI生成+人工驗證」,或是「人工生成透過AI建議強化」,都有六成的接受度,甚至比「純人工產出」(55%)的偏好還高,但是只有25%的消費者可以接受「純AI產出」的內容。

生成式AI消費者大調查

就內容種類而言,電影、影音、音樂、藝術作品,消費者對AI生成內容的接受度較高,但是個人原創相關的內容,例如小說、動漫、論文報告、Podcast的接受度就偏低了。

普遍來說,台灣消費者對AI生成內容的接受度高,但63%認為「AI內容和當前其他社會及政治問題一樣令人擔憂」,像是透過AI創造的假新聞、假訊息、影音、音檔、改編故事,用來誤導或愚弄用戶,都十分令人擔憂,有78%消費者就認為「與人工內容相同,AI生成內容需要規範與監督」。

媒體使用AI 消費者最在意「事實查核」

當媒體使用AI時,消費者在意什麼?首先,台灣消費者最在意「事實的查核」及「有沒有完整的人工審查監督機制」,另外,「數據的公正性」和「使用上的規範」也是消費者重視的,「完整的員工教育」和「透明揭露」,消費者不排斥AI內容,但特別在意媒體有沒有告知內容是由AI生成的。

Yahoo奇摩新聞創新實驗:生成式AI與人工智慧結合,即時編輯總統候選人全方位政見

作為廣納各方新聞來源的聚合平台,Yahoo奇摩新聞致力以可信賴的科技技術服務讀者,今年的總統大選特輯,Yahoo奇摩新聞首度嘗試運用生成式 AI、與既有智慧新聞彙整技術整合,在每日海量的新聞報導資訊中,即時生成、歸納出各方參選人在各項重要話題上的觀點看法,如:兩岸關係、居住正義、能源政策、經濟發展、教育文化、勞工權益、育兒福利、年金改革等,讓用戶更快速掌握參選人全面的政見,幫助用戶做投票決策的參考。為確保在生成式AI實驗嘗試的應用上保持可信賴、確實等價值,編輯團隊輔以審查把關,同時蒐集網友回饋,即時做出相對應調整。

AI人工智慧一直以來都是Yahoo的DNA之一,從Yahoo的首頁、郵件、廣告產品、電商體驗,長期都有將AI應用在自身產品的經驗,因此Yahoo在使用AI工具時,強力堅守「提供更好體驗」、「更聰明算法與性能」、「透明與問責」和「數據安全與保護客戶」的四大準則,希望以AI帶給帶給用戶與客戶更好的體驗與成效。

AI帶來便利的同時 不能缺少人性化

總結來看,我們可以肯定生成式AI的內容將擴及消費者日常生活,同時消費者期待媒體負責任的使用AI,媒體與消費者間的信賴感變得更加重要,最重要的是,即便AI帶來許多便利,但不能缺少人性化,消費者相信人工監督和人類原創才能創造最好的結果。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