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重建亡者聲音「另類復活」是絕佳安慰劑還是更走不出來?

記者/張萱

AI技術日趨成熟,能做到愈來愈多人們以往想像不到的事。近日看到一則新聞很有感觸,音樂人包小柏的獨生女2021年因罕病離世,他和妻子在愛女走後一直走不出傷痛,直到借助AI技術重建女兒的聲音,才能振作起來。

包小柏用AI工具把女兒生前留下的三句英語對話,做了聲紋重建複製出亡女的聲音。透過AI技術的聲紋程式運算建立聲紋模型,就能重建複製出人類的聲音,而且留下的樣本愈多還原度愈高。雖然無法讓死者復生,卻能讓聲音永存,一解思親之愁。

這種技術已在不少影視作品中被想像,英國科幻劇「黑鏡」其中一個單元「馬上回來」就有類似的劇情。男主角意外身亡,年紀輕輕的妻子大受打擊難以承受,接受朋友建議登錄一個可以模擬人類思想和言談的社交網站,透過蒐集對象在網路上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成功重現亡夫的聲音和個性,化身超還原的語音智能機器人與未亡人閒聊談心。

後來光是聲音已無法滿足女主角,妻子購買了進階服務,打造一個亡夫的「複製人」,擁有外貌100%相似的實體不僅能對話,能與她生活甚至發生性關係。不過劇情並沒有太具體說明這是如何製造的,而且以現今技術也尚未能做到這種程度。

雖然目前的AI還沒做到複製人這一步(而且也存在道德和法律爭議),但聲音重建技術日臻成熟也逐漸投入到實際運用。像是「AI歌手」的誕生,影音平台上出現大量由知名歌手翻唱經典歌曲的影片,這些並不是本人演唱,而是透過AI技術重現,連咬字和換氣聲都能逼真還原,讓人乍聽分不清真假。

上述的仿真作品是由網友或粉絲製作合成,有藝人甚至主動將AI投入實戰。去年台灣歌手陳珊妮推出新單曲,她聲稱這首歌並非本人演唱,而是由她擔任製作人調教AI而生,是台灣首支最擬真AI單曲。

陳珊妮坦承AI趨勢不可逆,且具備許多優勢包括不受時空影響、不會疲累等,但配唱過程仍須專業人士去引導和調整情感面,所以音樂製作人的工作仍難以被取代。先前被大量AI翻唱的女歌手孫燕姿也認為,AI被批評為沒情緒是短暫反應,未來萬物皆可被複製創造,AI技術都可能有專門為你創見的獨特內容,所有人都可被預測且可訂製的,「你並不特別」。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AI聲紋重建不光是技術層面的議題,更多被討論的是情感面。像是亡者的聲音重現被許多人認為只是增添空虛、讓生者更走不出來而已。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怎麼運用和看待見仁見智。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