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公司的兩難 撤或不撤?

記者/Howie Su

(資料來源:the balance

合資企業當前面臨地緣政治挑戰

合資一直都是一種常見手法,不過,近年來一長串的地緣政治風險給從事跨國合資企業的公司帶來一連串的擔憂,雖然執行合資企業的外國合作夥伴可能已經習慣了當地政權更迭、智慧財產權 (IP) 糾紛或經濟衰退等因素帶來的持續風險,但日益動盪的地緣政治環境讓許多公司重新考慮未來計畫在哪裡建立合作關係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合資公司具備多種型態(資料來源:BCG

BCG正對該現象進行一連串調查,調查發現,即使面臨某些地緣政治挑戰,大多數公司仍然致力於現有的合資企業,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他們計劃繼續經營現有的合作關係。然而,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33%的公司正在考慮改變其開展合資活動的方式,例如將合資企業轉移到其他地方、重新談判條款或退出某些合作夥伴關係。另外,北美和歐洲公司可能更容易面臨地緣政治風險,因為它們的合資企業比例較高涉及外國合作夥伴,相較之下,跨境企業僅佔中國公司所有合資活動的 30% 左右,而印度和其他亞太 (APAC) 地區公司的比例約為 50%。

事實上,許多跨境合資企業的外國業者發現,最有價值的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一套超出法律合約範圍的保護機制。例如,在一個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和訴訟要么含糊不清要馬經常被迴避的國家,外國合作夥伴可能會堅持將完全編程的微晶片運送到當地工廠,以便當地合作夥伴無法輕易複製晶片背後的技術,此類非法律保護的首要措施是限制其他合作夥伴取得對合資企業營運至關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或機密。

中國經營的公司反而受到影響較少

研究顯示,在過去 13 年推出的所有跨國合資企業中,約有 20% 的合作夥伴總部位於中國,與過去十年相比,在中國擁有合資企業的所有非中國企業中,約有一半計劃在中國維持相似水準的合資活動,其中許多公司位於中東、拉丁美洲、印度和其他亞太國家。另一方面,北美和歐洲的企業正在考慮減少在中國的合作關係。這可能反映了地緣政治以外的許多因素;例如,由於經濟基礎較高,中國的GDP成長正在放緩,而本土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也變得更強,此外,在某些行業,中國不再要求外國公司設立合資企業才能在那裡運作。

由於國家安全、綠色能源和產業政策等因素的激勵,北美和歐洲公司也可能尋求離本土更近的合作關係,例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對碳密集設施生產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因此,在國外設立合資企業的歐洲公司可能面臨要麼對外國生產設施脫碳,要麼搬遷的選擇。在美國,企業可能會受到鼓勵國內半導體生產的《晶片和科學法案》以及鼓勵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抗通膨法案》中設立國內合資企業的激勵措施的推動。當然,由於全球情勢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量合資企業沒有固定的壽命,預先明確雙方的退出機制變得更加重要,這對哪一個國家的公司而言都一樣。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