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提案通過連署門檻  台灣週休三日指日可待?

記者/陳淯萱

席捲全球的COVID不僅對全球經濟、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讓我們最有感的除了通貨膨脹以外,就屬工作與生活型態上的轉變,因為疫情下的遠距辦公和WFH讓企業與受僱者開始思考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週休三日」的議題也在台灣引起討論。

今年3月7日,網友Lucas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的「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提案,吹響「討論週休三日可行性」的號角,因截止時有 5,736 人附議,超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要求的5000名門檻,按照規定,有關政府單位須在6月26日以前給予回應。勞動部相關人員表示此議案涉及軍公教、私部門勞工以及學生受教權,將會與相關部會討論後提出回覆,其也承諾在7月2日以前會針對另一項「修改勞動基準法第30條,將每周工時降低」連署做出回應。

people doing office works

勞動部將於6月26日前給予週休三日提案回應。(圖截自/Unsplash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1年台灣勞工平均年總工時2000.4小時,即使2000小時已創下歷年最低工時,若以全球排名來看,仍高居第四名。其實早在2019年,微軟就在日本試驗週休三日,員工生產率提升將近四成的正面結果震驚各界,2022年,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lobal」研究週休三日對61間企業、2900名員工的影響,根據結果,和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平均收益成長3成5、員工離職率降低5成7,更有97%員工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滿意度提升。此外,舊金山科技新創公司 Bolt 在今年初宣布經三個月測試,「每週工作 4 天」將作為公司的全新永久政策。即使現在沒有國家把週休三日作為法律實施,依照實驗結果,縮短工時的效果是正面的。

但此政策是否適合台灣,還得考慮職場文化、產業結構等問題,在台灣許多人覺得,事情做完也不好意思提早下班,且有些人希望用多出來的時間繼續工作,換取更多報酬,而週休三日對時薪制的工作人員來講,酬勞勢必打折,至於那些必須24/7全天候工作的行業,在人力調度上也是個難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