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電商版圖急速擴張,打造一條龍服務

記者/莊淳珺

過去幾年電商的崛起
在兩年前的 2020 年,當疫情壟罩全球的時刻,絕大多數產業的發展皆因此而逐漸停滯、漸漸走下坡。然而,在那樣的情況下,由於疫情封鎖的措施和社交距離的要求,許多人開始轉向網上購物,使得電商的需求急遽增加,讓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在疫情期間一枝獨秀。此時,眾多的零售商與實體商店看準商機,紛紛將店鋪進行轉型,同時積極投入電商產業的相關服務生態圈,以期在廣大的客群中分一杯羹。

併購物流公司,打造自有物流體系
在各項電商相關的服務生態圈中,物流配送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瓶頸,容易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在疫情時,電商市場需求量的急遽上升,使得物流配送服務經常陷入量能超載的窘境,造成消費者體驗不佳的結果,因此,電商物流成為各家企業爭相投入的戰場,包括亞馬遜、日本樂天等紛紛加快佈局物流版圖的速度,以期提升貨品配送效率與服務體驗,並且透過自行建立物流的方式,以降低委外經營及配送的比例。

物流是各家企業競爭的戰場之一。(圖截自/Unsplash

然而,高品質的電商物流服務一直是稀缺的資源,且對資本的需求極高,使得物流服務的進入門檻非常高。因此,大多具有高品質電商物流服務的業者通常是老字號的電商服務平台,以台灣為例,像是 momo 購物網PChome 原本便極度講求物流服務的電商業者,兩家企業皆具有自營倉儲甚至到末端運輸配送的服務。而其他公司,在多種因素及成本考量下,便會選擇採取合作或併購的方式強化己身的物流服務。

其中,許多公司往往選擇「併購」的方式,即電商平台透過收購專門的物流公司,強化自家公司在商品運輸及配送能力,並藉此打造專屬自家的物流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像是遠傳集團旗下電商平台 friDay 購物,便於 2021 年收購「中華快遞」、電商平台 Shopify 收購美國物流公司 Deliverr 等,在在表明了各家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重視性。

比起快速到貨,更重視取貨的便利性
隨著疫情慢慢過去,民眾紛紛走出家門,疫情時線上購物的需求以及追求快速到貨的優先性也在慢慢下降,這也反映到目前電商的競爭趨勢,過去電商們紛紛在拚搏誰的到貨速度更快, 進而透過併購、合作等方式,強化創建自家的物流體系,但是如今的消費者比起到貨速度,更重視取貨的方便性。

根據 ShipStation 公司的調查報告指出,線上購物下單時,考量送貨速度的消費者數量已經從去年的 29% 下降到 22%;反觀,在意運輸成本的消費者,則從 33% 提升到今年的 41%。由此可知,對現在的消費者而言,講求「高 C/P 值」以及「知道哪天送達」更加重要。就像宅配的送貨速度非常迅速,有的 24 小時內,甚至半天就能到貨,卻需要有人在家等候取貨;超商雖然送貨速度較緩慢,卻是 24 小時都能取貨,兩者相較起來,在沒有迫切的取貨需求下,多數人更傾向取貨便利性高且隨處可見的超商。

隨處可見的超商,往往是民眾寄件、取件首選。(圖截自/Unsplash

說到取貨便利除了超商外,就不得不提到郵局的「i郵箱」,是郵局為了方便民眾處理郵務包裹而發展的 24 小時自助式郵局,提供民眾自助取貨、寄貨的服務。去年年底,蝦皮也效仿這樣的形式,推出智取超市(無人超市),其中設立的「智取櫃」除了讓買家享有更便利、更不受限的取件服務外,賣家也能自助寄件,不必再去麻煩超商店員。

然而,自助取貨這樣的物流形式在台灣並不興盛,僅有郵局的i郵箱較廣為人知,蝦皮的智取超市現階段也只在雙北實施。主因可能是超商的便利性仍是許多人的寄件、取件的首要考量,另外則是智取櫃的設立與開發成本較高,一般的新創公司較無力投入市場,因此,目前只能仰賴具規模的電商、企業開發,讓智取櫃的形式漸漸普及,未來才有機會取代超商提供的取貨服務。

自助取件將可能是未來增加競爭力的投資。(圖截自/郵局i郵箱

未來如何應戰
在過去的疫情中,物流是各家企業最激烈的戰區,但在現今,送貨速度已經提升到極限,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策略,關注消費者的需求痛點。未來的戰場將在消費者體驗上展開,誰能率先優化體驗,就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除了送貨速度,零售商也可以透明化運送過程和費用,並且保持彈性、不斷調整消費者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