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L先買後付 2026全球交易額上看5760億美元

記者/許芷浩

BNPL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逐漸發燒,根據GlobalData 統計,提供BNPL的金融科技業者例如Affirm及Klarna,在2019年全球交易價值僅有330億美元,不過去年2021年全球交易價值就已來到1200億美元,展望未來2026更有望上看5760億美元,上揚走勢不容小覷。不過BNPL已經不是新詞,早在2000年就已經出現,為何近兩年又重新崛起了呢?

首先,還是要先回顧一下BNPL是什麼樣的概念。BNPL是指金融業者預先給用戶一個額度購物,用戶購物不需要信用卡,金融業者也不會去查找用戶在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因此吸引很多學生、社會新鮮人等年輕族群使用,滿足了他們傳統金融無法給予的金流;而BNPL業者會成為用戶的的債權人,用戶可以選擇下月還款或是分期付款,其商業模式為賺取利息,利息有的是從用戶收取、有的則是與電商平台共同分擔。

根據資策會分析師廖珈𤫇指出,BNPL能夠再次興起,主因在於新冠疫情的催化。以台灣的狀況而言,因為疫情民眾都盡量減少外出和實體購物,大量消費從線下轉為線上,大環境下延伸出BNPL的需求;另外國內失業率提高,眾多失業、收入減少或信用下滑的族群也開始使用先買後付的功能。

商研院人工智慧服務綜合研究所所長范慧宜則另外指出,BNPL的興起跟現代人購物習慣的改變也有關係,時下年輕Z世代的消費在乎的是「當下感受、及時享樂」,BNPL能夠滿足「快速」和「方便」兩大需求,在衝動性消費多於計畫性消費的情況下,能夠讓消費者不需有銀行帳戶和足夠的現金,就能快速方便的購買商品。

不過行文至此,其潛在的風險也顯而易見,當全世界的BNPL興起時,這也代表著更多信用擴張。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前主席拜爾便指出,BNPL將對金融機構的現金流造成負擔,也對原本就背負學貸、卡債和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的年輕家庭而言造成更大的財務缺口。

而對BNPL產業的未來性,信評機構惠譽(Fitch)分析師泰雅諾則對於其商業模式能維持多久存疑。他認為BNPL的新增需求可能來自於低收入家庭,未來若還不出錢的數量越來越多,放款方的信用表現也可能受影響。在惡性循環下如何讓產業延續並避免風險,值得深討和持續觀察。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