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以線上催動線下 擾動街區的《鹽夏不夜埕》

記者/魏均倢

照片來源:《電子商務時報》提供

來賓檔案

宋世祥老師,文化人類學的學者,國立中山大學助理教授。比起老師,更喜歡學生稱呼他為Charles或教練,是《鹽夏不夜埕》《街頭玩童》厚數據創新實驗室創辦人。

潘彥琳同學,2021年《鹽夏不夜埕》策展團隊電子媒體組成員,同為2022年《鹽夏不夜埕》創作團隊助教。

 

被駁二光輝掩蓋的鹽埕街區

多數人對於鹽埕區的最大印象,便是擁有多個倉庫群,常年會舉辦各種展覽活動的駁二藝術特區。駁二雖為鹽埕區帶來了人潮,卻也讓人潮只聚在駁二,而難以擴散到鹽埕區其他店家,進而帶動整個鹽埕區的商業發展。Charles觀察到此情況,便有了擾動社區的想法,透過每年固定舉辦《鹽夏不夜埕》與《街頭玩童》兩場活動,藉此來為駁二區域以外的商家帶來人流。

《鹽夏不夜埕》主要是由中山大學的同學組成,於每年5-6月間在鹽埕街區舉辦的夜間藝術展覽活動。《鹽夏不夜埕》又可分為策展團隊與創作團隊,策展團隊負責展覽活動的規劃,創作團隊則是負責創作藝術作品,並將作品裝飾在鹽埕街區,再藉由策展團隊舉辦各種線上與線下活動,以此來吸引人潮進入街區的店家。

在訪談中問到Charles為何會選在每年的5-6月間舉辦《鹽夏不夜埕》,他笑著回應道:「其實選這時間點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學期末,同學們的創作作品才能展出啊!」意外地看到老師風趣的一面。

2021年《鹽夏不夜埕》街區裝置藝術品《磺火躍金》。 照片來源:《鹽夏不夜埕》

 

疫情下型態轉換的團隊動能

2021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突然於5月初發布「取消非特定對象之集會活動」的防疫措施,使得原本以實體形式舉辦的《鹽夏不夜埕》不得已被迫中止。面對到這個緊急情況,Charles第一個想法是不願放棄活動,還是想讓同學們的成果得以被看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應街區店家們的期待,因此做出了把活動轉為線上直播與預錄搭配展出的決定;以《鹽夏不夜埕》經營的Facebook粉絲專頁為基礎,搭配Google Meet與OBS軟體來完成線上展演。

2021年《鹽夏不夜埕》線上直播畫面 照片來源:鹽夏不夜埕

「其實當時突然接受到訊息要從實體活動轉為線上時,當下覺得很迷茫且沒有踏實感。」潘彥琳同學接著提到,「由於無法實體見面,因此團隊成員間都改用線上討論,很感謝Charles在那三週內給予我們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才能順利地舉辦2021年《鹽夏不夜埕》的活動,讓自己不留遺憾」。

然而,儘管2021年的《鹽夏不夜埕》成功破除疫情的限制,以線上模式舉辦,Charles卻不打算將往後的活動都轉為線上。這要回歸到Charles創辦《鹽夏不夜埕》的初衷是希望透過每年定期舉辦活動,將人潮帶入鹽埕店家,藉此來活化與帶動鹽埕區再活化。若使用改線上舉辦的方式,很難吸引民眾實際走進店家。Charles接著提到,展覽活動很注重體驗,但體驗無法以線上的方式完全替代,但網路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來讓更多人認識與參加活動。

 

以網路資源串連更多在地企業

往年《鹽夏不夜埕》就有經營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與Instagram官方帳號,並曾發布中山大學校園街訪影片,選擇與大學生相關的議題,來創造話題與跟主要消費客群親近。

2022年《鹽夏不夜埕》鹽小編Facebook街訪影片 照片來源:鹽夏不夜埕

 

「由於看到高雄舉辦的台灣燈會成效不錯,因此今年《鹽夏不夜埕》也將會設置LINE官方帳號與網站」,Charles接著說道,「其實地方媽媽們LINE的使用度很高,希望能通過經營LINE帳號,來與地方街區達成更好的互動」。

合作的在地企業方面,除了過往的高雄翰品酒店瑞儀教育基金會之外,今年還新增了與SKB文明鋼筆的合作,並在未來會於《鹽夏不夜埕》的Facebook粉絲專頁與Instagram官方帳號,發布相關的合作活動,期待能透過網路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鹽夏不夜埕》,進而將人潮帶入鹽埕街區,完成最初成立《鹽夏不夜埕》的立意。

最後,潘彥琳同學提到她參與《鹽夏不夜埕》最大的感動是當她再次回到鹽埕街區拜訪時,可以被店家認識與記得,並且店家對於《鹽夏不夜埕》印象很深刻且良好。Charles則形容自己像是退伍老兵,要一直堅守崗位,因為他是《鹽夏不夜埕》的創辦人,因此無法像同學辦完活動後,可以於《鹽夏不夜埕》畢業,他期待能持續透過舉辦街區展覽活動,來拉近社區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大學生們可以擁有不一樣的實戰經驗。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