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即是好? 速食新聞下的反思

記者/陳淯萱

根據路透社新聞研究所《2021數字新聞報告》,現在有73% 的受訪者會使用手機閱讀新聞。其實你如何閱讀新聞,就是你如何詮釋這個世界。有人追求篇幅短、精簡型的新聞,相反的,也有人願意停下思考新聞的真實性以及相關議題。

創立於2013年的印度新聞資訊媒體Inshorts,創辦團隊曾經表示:「我們不希望用戶花超過15分鐘的時間閱讀新聞。」所以,此平台最大的特色在於,每篇新聞皆濃縮成60字以內,搭配AI,觀察讀者使用行為、閱覽新聞的時間長度、興趣偏好等,推播給讀者最感興趣的議題,致使其成為印度本土最受歡迎的新聞平台之一。

■ Inshorts上的新聞皆篇幅短小。(圖截自 / Inshorts

與之相反,欲解決新聞過量、速食新聞的現象,新聞平台Brief於2020年問世。Brief聲稱演算法不會只推送讀者有興趣的內容,每篇新聞皆有來源、多元觀點甚至是時間軸。只不過Brief在2020年七月底被美國社群平台Twitter收購,其app也停更了。

時至今日,人手一機已是社會常態,滑手機成為生活中的一環,不論是Inshorts或是像抖音等平台,讓使用者在「滑」的時候,產生快感甚至是掌控的錯覺,因應龐大的資訊量,我們對短文章的接受度遠比詳細的報導還高。然而,當看世界的方式漸趨破碎、娛樂化,個人是否仍能保有獨立批判、思考力?科技理應帶來解放,在資訊取得極為容易的環境,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之下,共享知識,但如果群體傾向追求極快、極短,任由演算法決定眼前的資訊,會不會科技反倒成為一種束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