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你的個資曝光程度 做個溫暖但不招搖的社群人

記者/陳緯倫

近來社群網站臉書用戶個資外洩一事,沸沸揚揚。事實上,並非臉書資訊安全管理不妥,讓駭客成功竊取個資;相反地,那些所謂被竊取轉用的個資,正是用戶自己同意提供的,唯獨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轉讓給第三方使用。

你在臉書上經常看到臉友也玩了什麼心理測驗,然後覺得有趣也跟著玩,那個心理遊戲會要求你同意取得帳號啊、生日啊、電子信箱等等你「公開」的資訊。你也不以為意,甚至你可能玩興大起之際,根本沒注意到你同意了什麼,就直接「下一步」又「下一步」了。然後你覺得那些不重要的個資,就流到心理測驗公司手上,然後他可能就違法轉給第三方。第三方就這樣拿著你的個資,依著你的興趣啊、政治傾向啊,然後對你投以廣告。

姑且不討論犯罪方違法轉讓個資,我們這邊要討論的是,用戶為什麼這麼想在臉書上暴露公開自己個資呢?你常常可以見到好友「關於」的頁面,寫著一大堆個人資訊,曾經在哪邊工作,現在在哪邊工作,拿到怎樣的學歷,種種興趣以及加入的社團,然後他有那些好友,他跟你又有哪些共同好友,以及好友生日。透漏這麼多個人訊息,是否是自己喜歡彰顯自己呢?尤其是生日,不就是在那一天臉書會提醒生日來了,然後你就會在生日那一天收到滿滿「生日快樂」的祝賀?我們公開彰顯自己,不就是要讓人更了解自己而求得更進一步互動嗎?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就公開了我們的個資。

既然公開個資,就有被竊取轉為他用的可能。所以請自己去取捨你自己的曝光程度。否則臉書今天查抄「劍橋分析」,明天哪邊又來了其他「分析」對你下手,個資不當利用永遠層出不窮!如果要避免這種可能,你不但要拒絕相關個資,還必須不分享、不留言、不按讚,這樣更能避免被臉書大數據分析出你的個性。但這樣好嗎?

我自己身邊有沒有這種臉友呢?有的,應該說曾有。堅持不按讚不分享不留言,也幾乎沒有在個人動態消息中寫過隻字片語。除了那個人名跟大頭貼,大概他的頁面就是乾淨如無一物。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身在公家單位,怕在社群網站上做了什麼事,凡有過必留下痕跡,會留下把柄。我個人覺得,既然如此,那就關閉臉書帳號啊!你完全不透漏個人的動態,然後靜靜地看著好友的一舉一動,何必呢?網路世界跟真實人生一樣,自己吝於分享卻看他人分享,我還沒大方到這種只給不取的心態哩!於是我就取消好友關係。取消之後很開心,因為網路世界跟真實人生一樣,你保守,就不需要期待別人對你開放。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