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經濟 真真假假小心危機

記者/馬向恩

「假新聞」泛指一些扭取事實、沒有根據或憑空捏造而被「製造」出來的新聞,以吸引觀眾眼球為首要目標,藉此從中獲利,靠著點擊率來獲取利益。點擊經濟造成假新聞氾濫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了達到點擊率、網路流量目標,甚至出現了內容農場的經營模式,成為當今網路使用者面臨的問題之一,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假新聞亦被指稱是造就川普當選的重要因素。

點擊當道 打擊假新聞網路龍頭腦力激盪

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National Report的作者之一霍納(Paul Horner)在《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承認,他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以發佈假新聞為工作,並且造成廣大網路流量及大量轉載。霍納表示這些諷刺的「作品」,可能是將川普推上總統寶座的原因之一。Wired資深記者拉普斯基(Issie Lapowsky)就指出,「點擊經濟」造成川普大量曝光,吸引民粹支持,才是罪魁禍首,甚至有倡議人士直指Google與Facebook需要負起假新聞亂象的責任。

不到兩個月,法國總統大選就要登場,媒體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各界皆擔心法國是否會步上美國的後塵。對此,Facebook、Google推出打擊假新聞行動,Facebook要求用戶向他們報告看到的可疑新聞類文章,並在其平台上使用下拉表單標記出來,然後將與CrossCheck進行深度合作,將分析被標記的報導,並判斷它們是否屬實,確保不會有假新聞刊登在其平台上。Google也表示,將一同參與這項活動,打擊假新聞。

這個消息太震驚了 點擊之前想一想

內容農場利用閱聽眾的點擊率賺錢,利用假消息、聳動的標題吸引閱聽眾點擊,且無論該新聞來源是真是假。然而,年輕人對於這類型的假新聞「免疫力」低,有史丹福研究指出,青少年容易被贊助的內容欺騙,而且難辨社會信息裡的政治偏見,甚至愈來愈多成年人也愛在Line等群組分享未經證實的「消息」,無意間助長了這股假新聞風潮。

時至今日,假新聞、網路上的謠言不再是「單一事件」,內容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根據Alexa報告,許多內容農場點擊率更勝傳統新聞網站,例如Teepar(排名第13)、Buzzhand(排名第17),勝過TVBS (排名第18)、聯合報系(排名第28),影響力更不容忽視。而排名是閱聽眾造就的成果,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揮影響力,若要打擊假新聞,或許點擊之前可再多想幾秒鐘。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