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霸業 真實生活的影響者

記者/吳政軒

走在路上會發現,有許多人低著頭看手機,而這些人的手機頁面大多顯示著Facebook。Facebook的出現,逐漸成為了每一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漸漸地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每個決定,也翻轉了以往產業傳統的運作模式,甚至在操弄選舉等議題時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翻轉產業 臉書的蝴蝶效應

根據資策會的調查,台灣消費者由Facebook取得商品資訊的比例已達39.9%,可見Facebook已經逐漸成為台灣消費者網購的「新入口」,也使更多品牌在Facebook投放廣告。而Facebook非但取得廣告市場的優勢,現在更要大舉搶佔電商市場,用戶黏著度高的品牌粉絲專頁,自然成為做生意的最佳場所,也節省了品牌必須額外給予其他電商平台的手續費與上架費,加上Facebook能藉由數據洞察消費者的喜好,對於品牌無疑是件好事,但礙於Facebook尚未支援金流及物流的服務,所以對於電商平台的衝擊還未真正擴大。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不在像以往從紙本獲取資訊,甚至連電視都不在是第一選擇,取而代之的便是Facebook。Facebook能提供圖片、影音,甚至能像電視台一樣衛星連線,第一時間直播現場畫面給讀者,遠遠超過紙媒能給予大眾的感觀體驗。但書本真的就會這樣消失嗎,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案例卻是相反的,網路創作家Dorothy過往時常在Facebook分享圖畫作品,在社群中受到熱烈歡迎,出版社因而找上她,發行了《表白──那些說不出口的話一書》一書,更佔據了各大書店排行榜,銷量多達五萬多本。粉絲專頁《每天來點負能量》,因為每天發佈了生活中的獨特點子與想法,建立了無數粉絲,日後也出版了《每天來點負能量》一書,銷量也一路長紅。不只是取材自Facebook,許多出版業者也利用Facebook做行銷,藉由網路的口碑,帶動了紙本書籍的銷量,由此可見Facebook的出現,所有的產業都勢必得與時俱進。

■ 許多網路知名粉絲專頁,出書銷量長紅。(截圖自/每天來點負能量粉絲專頁

撼動人心 決策的影響

Facebook出現後,許多媒體開始經營粉絲專頁,讓使用者能在Facebook上看到即時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或是健康養身與民生資訊,甚至是專家解析、專題報導,以及其他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內容都在其中,進而也連帶影響到紙媒產業的廣告獲利。有了各式各樣的內容後,Facebook也推出了剷除假消息與流言的審查機制,以避免有人刻意的帶動風向與惡作劇。

■ 政治人物藉由經營粉絲專頁獲得許多支持者。(截圖自/洪慈庸粉絲專頁

由於Facebook的使用者眾多,因此也是政治人物經營形象的重要角色。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開啟了「臉書選舉」的時代,候選人開始在社群媒體上闡述政治理念,而台灣近年也有許多「素人」參選人,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台中市議員洪慈庸,都藉由社群媒體培養了許多支持者,以贏得選戰。洪慈庸在《數位時代》專訪提到,現在所有政治人物都不該輕忽網路社群的力量,任何一篇貼文與發言都必須精挑細選,並且把粉絲專頁當作虛擬的服務處。除了提供平台給予政治人物闡述理念與經營形象外,Facebook在選舉期間也層扮演主動的角色,推出「選舉大聲公」,提醒選民上街頭投票,並且鼓勵用戶分享已投票的訊息給好友,這項作為除了提醒以外也真實的影響了選舉的投票率。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