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換個說法 政府NGO方法大不同

記者/黃郁翔

政策的推行並不侷限於政治、政府,也包含NGO,企業、財團法人都有其政策,尤其是公益性質的NPO,募款計畫通常是該年度最重要的單位政策。但政府、民間單位在推廣政策時,會因為媒介、受眾的不同,造成影響程度和時間長短不一,因此在政策規劃時,必須依政策的內容選擇最適合的行銷策略,才能達到有效的推廣,不過對兩者來說,都該注意避免太過嚴肅、說理的方式。

政府與民間 政策推廣比一比

根據日本厚勞省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因為過勞死而申請賠償有1456起,而每月加班時數超過80小時的企業則超過2成,顯示日本的勞動條件極待改善,對此日本政府認為無法用強制立法直接改變長期以來的社會運作,而改以對企業投放廣告的方式以進行政令宣導,分別製作了彈性上班8小時以及讓員工紓壓是企業經營的義務等廣告,企圖以較軟性的手法,改善勞工過勞的普遍現象。


國外的NPO組織,則挑戰捨棄傳統勸募的方式,近期以美國漸凍人協會(ALSA)募款的活動-「冰桶挑戰」最廣為人知,在球員以及知名人士如比爾蓋茲、祖克柏等人的參與下,世界各地的政商名流紛紛模仿、參與。在這波熱潮下,漸凍人協會總共募得了1.15億美元,是以往的30多倍,並讓更多人認識並關心漸凍人的困境,也帶起了自發性做公益的風潮。


「冰桶挑戰」大成功? 續航力最重要


冰桶挑戰之所以能成功,歸納其主要原因有三,分別是參與門檻低、玩樂式的行善公益吸引政商名流參與,傳統媒體因此爭相報導,起了另類的模仿效應,透過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獲得空前未有的募款成果;反觀日本政府的政令宣導,主要是勸導企業改善勞工的勞動環境、條件,因為不是立法故不具強制力,也並未像「冰桶挑戰」一樣吸睛,所以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有很顯著的成果。


無論是政府或是NGO、NPO,漸漸都不以傳統方式推廣自身政策,而是使用了社會行銷,不過兩者在改變受眾行為的方式並不相同,冰桶挑戰是利用人際網絡的鏈結,進行強制性的干預,效果立竿見影,日本政府的政令宣導,則是將受眾的行為,引導至干預者期望的方向上,長期才會看出效果。冰桶挑戰的成果雖然很好,但如果失去大眾的關注、人際關係網絡,就無法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因此這類推廣方式必須留意活動退燒的可能,而如何延長活動壽命,便是行銷人員一大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