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城市魅力 網路評論見效應

記者/蘇 璿

電影《Lucy》日前在台上映,至今累積票房破3億元台幣。2013年10月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率領劇組至台北取景,包括台北101、晶華酒店、永樂市場等地皆相繼入境。政府為此補助三千多萬,民眾更是歡欣鼓舞,期待電影能將台灣、台北推向世界舞台。然而電影上映後,網路上除了正面讚賞,負面評論也不斷出現,到底台灣民眾如何回應《Lucy》?

正負面評論不斷 部落格、臉書討論熱烈

大導演盧貝松曾表示《Lucy》是他目前花最多心力拍攝的電影,唯一一部不願假他人之手拍攝的劇本,再加上來台取景,上映前,台灣民眾都對《Lucy》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上映後,許多部落客在部落格中分享觀影心得,文章多正面評論,或是反駁大眾對電影的負面批評,尤其是討論電影究竟有無行銷台北,或是所謂電影補助,是希望讓電影拍攝更順利還是干擾了電影構思的呈現。

不同於部落格長篇文章,臉書上的回應相對較簡短,而網友在臉書上的觀影心得,相較之下也呈現較多負面批評。《Lucy》對比盧貝松導演過去拍攝的電影,驚險場面較少,多著墨於人性、哲學方面;而基於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台灣人和外國人看台灣的角度和期待也不同。雖然評論有好有壞,但各種差異皆促成電影有更多討論空間。

電影行銷術 換取觀眾緣

《Lucy》頂著大導演盧貝松、演員史嘉蕾喬韓森、摩根費里曼等人的知名度,一開拍就讓電影受到不少注意,而電影除了到台北取景兩周,在台灣上映前幾天,盧貝松導演再次來到台灣進行電影宣傳,分享來台拍片心得,也表達對台灣美食的喜愛,間接拉近與台灣觀眾之間的距離。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暑假期間,《Lucy》的新聞、討論話題幾乎不間斷。

現今,網路、社群媒體發達,臉書已經是所有企業、媒體必要的宣傳管道之一,而電影《Lucy》的臉書粉絲頁也在去年成立,平均每篇動態都有破萬的按讚支持,以及破百的轉貼分享。不過隨著暑假結束,電影風潮減緩,網路上的討論漸趨減少。儘管《Lucy》熱潮退燒,但仍希望電影當中的故事,對科技、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城市風景都能繼續在觀眾心中延續下去。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