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錢景 來自資料分享的價值

記者/陳舒珊

目前,許多營利機構將企業相關資料對客戶開放,藉以增進雙方的的互動,並將企業的資訊商品化,作為獲利的方式之一。對此,國際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表示,比起藉由巨量資料(Big Data)來增加獲利的手法,若將資料透明化公開,才是企業可能賺錢的關鍵,並建議涉足電子商務領域的企業,應該將開放資料的運用,列為優先考量的策略。


企業對於巨量資料探討的源起,來自行動應用與社群媒體的趨勢浪潮,由於非結構性增加的資料量,成就了巨量資料獨有的價值性;相較於過去ERP、CRM、SCM等應用系統的結構化分析,巨量資料蘊藏更多網路使用者的真實意向,其對於商品需求、品牌喜好的想法,容易藉由社群蔓延為眾多人的集體共識。


顧能分析師表示,雖然巨量資料可以讓企業組織更靈活,但透過開放性資料(Open Data)的過程,能夠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並在高度競爭的產業環境中,建立雙方的良好關係,這才是真正有助於獲利的策略,例如,許多政府機關藉由網路平台,將相關資料公開予大眾,以改善施政的透明度,提升政府與公眾的互動關係。

維基百科街景地圖等服務,都是來自大家熟知的訊息分享效應,而這些資料資產的商業價值,正透過廣泛的傳播與分享而增加,因此,顧能分析師建議,藉由網路提供服務與銷售的企業,應該將開放資料的運用列為優先考量的策略,並思考開放資料應用程式介面(APIs)的運用方法,將策略與公司經營重點充分結合。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