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搞砸了電子書? 一書多版本品質不一的悲哀

特約撰稿/陳緯倫


自從「電子書」這一個概念蔚為流行之後,人們開始思考一件事情,怎麼讓電子書的內容比紙本書更好,當人們閱讀電子書的時候,不再只是享受紙本書的感覺,還享受超媒體的便利。可惜這個概念始終沒有成熟,出版商中掃描紙本書、完全複製紙本書為電子書的,依舊多數。


分析原由,若只要「數位化」紙本書,書商便能從紙本書一路賺到電子書,那出版商哪會投資金額再進行超媒體的改版呢?除了觀念停滯之外,紙本書出版商處處授權電子化版本給數位出版業者,於是市面上同一本書,居然有PDF原始檔、ePub檔、掃描檔等等種種呈現格式,其售價迥異,有一書異價,有月付看到飽;其品質參差不齊,有原始檔高畫質,有的根本只是掃描檔,連紙張背面的圖文都掃進去了。


或許在書商的想法中,電子書就像紙本書一樣,有平裝版與精裝版,願意享受高畫質的,那就多掏一點錢出來吧;如果只想隨意翻閱,消磨時光,那就別計較太多了。雖然出版事業的價格本有高下之分,但這種一書多版的營運模式,不再堅持出版品優質出貨,還真阻礙了電子書的發展。


誰搞砸電子書?大家想問的是,電子書在台灣到底有沒有前景?現階段百家爭鳴,業者紛紛推出電子書,究竟只是一窩蜂趕熱潮,還是「我們準備好了」?但從一書多版的狀況來看,混亂的市場價格,混亂的品質,出版商想賺更多卻不肯投資,數位出版業者只負責上架便準備抽成,消費者有得看即可,整個社會各營其利、各取所需,就讓電子書「自由發展」,也造就如今電子書的慘況。


誰要來改善局面?相較於紙本書,電子書沒有印刷紙張成本與倉儲運輸費用,降低了出版品的固定成本,因此紙本書沒落註事是事實,電子書興起也必為趨勢。既然興衰有時,眾人順應時局,但誰來改善電子書市場?靠政府嗎?資策會向來關注電子書的發展,但是一書多版本純屬市場機制,政府不能干預售價。靠出版商嗎?出版商有錢可賺,能以最少的花費謀取最大的利潤,極盡能力榨乾一本書的價值。那作者呢?如果有點膽識,或許可以堅持書本的品質,但台灣又有多少作家敢去向出版商爭取?


如果電子書市場永遠只是「數位化紙本書」,並盡力複製「數位化後的紙本書」,那台灣電子書市場,大概就只能這般局面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