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不再 網路服務伸進你的荷包

特約撰稿/葉永祥


使用網路服務需要付費嗎?過去我們總是將網路視為一種「免費資源」,只要輸入個人資料、申請一個帳號密碼就可以使用e-mail或享有會員身份,不過近年來發現許多過去被視為免費的服務開始向使用者收費,「網路付費機制」再度掀起討論。


以新聞媒體為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經營今日美國報(US Today)的甘奈特集團(Gannett)等知名媒體於上週25日聯手推出線上新聞訂閱服務Ongo,每月收費約7美元。不過網路上充斥著提供免費新聞的網站,Ongo又該如何贏得讀者的青睞呢?「客製化」服務成為Ongo最大的祕密武器,讀者可以自行決定欲閱讀的新聞類型以及版面,並且以紐時、華郵等知名媒體做背書,強調高品質的新聞內容來吸引讀者,其未來發展值得觀察。


無獨有偶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同一天也表示,該集團與蘋果公司(Apple)合作的第一份iPad平板電腦專屬數位報紙「The Daily」將於兩星期內正式推出,訂閱費用是每星期0.99美元。該集團自去年向泰晤士報(The Times)和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網路版收費後,讀報率確實有下降,顯示一般大眾對於網路服務的付費機制尚未普遍接受。


不過翻開網路收費的發展史,早在2001年mail2000就已經開始向進階服務使用者收費了;其後MSN相簿、Twitter以及露天拍賣紛紛提出收費方案,網站類型涵蓋了入口網站、影音網站、P2P網站以及新聞網站,這顯示了免費的觀念將受到挑戰,使用者付費的機制逐漸延伸到每一位使用者。


儘管使用者付費觀念雛形已漸漸形成,不過執行起來卻未必順利,首要挑戰便是網路大海中各式各樣的免費資源,舉凡新聞內容、影音服務或是加值服務,此類需要使用者掏腰包購買的內容,都可以免費之姿現身,無疑是對服務經營業者潑了一盆冷水。


例如近日國內產學合作研發出一種免費發送簡訊的軟體「31SMS」,可透過網路免費發簡訊,還提供預約發送、群體發送等特有功能,這對於國內電信業者必然造成一定的衝擊,過去我們所認為收費的服務反而成為免費,付費的觀念產生扭轉。

在2011年第一季,兩大新聞網路平台就相繼推出付費內容,似乎宣告著使用者付費時代即將來臨,但免費使用真的將成為過去式嗎?相關軟體的研發層出不窮,經營者若真的要從使用者身上撈一筆,可要先跟這些金頭腦們一較高下。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