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就到網路來 N世代的華麗社交人生

記者/侯佳蘋


你一定碰過這類朋友,他們逗留在網路的時間遠高於傳統媒體,甚至無法明確指出自己什麼時候曾斷絕過網路,他們能在線上滿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對他們而言,網路就如同空氣一般的存在。而如果你還在用E世代(Electronic Generation)稱呼他們,那可就無法貼切傳達他們與網路的緊密關係,根據暢銷書作家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的見解,這些群眾理想稱呼為N世代(Net Generation)。


N世代的簡單釋義,可從該族群使用網路時間是否已超越電視來判斷,以台灣而言,出生於1977到1998年間的民眾都可算是N世代。比起X世代(約30~41歲)與嬰兒潮世代(約42~61歲),他們的成長過程多了網路相伴,可說是玩網路長大的一個族群。由於長期透過網路來滿足資訊和娛樂需求,因此Tapscott 指出N世代的人講求即時回饋,有個性、有主張,不過有時也顯得不按牌理出牌、作風膽大妄為。


去年便有台灣網友因為在知名社交網站愛情公寓嘗試虛擬同居,在短短14天的相處後,兩人就決定攜手共度人生,不但創下網路交友新紀錄,更讓人重新見識到青年族群對於網路社交的重視與需求程度。受惠於網路,青少年不再需要透過書信等費時又費工的媒介來聯繫感情,也不再受限於地形區域的隔離,只能認識一定範圍內的對象,網路使得社交成為跳躍性的發展,不但縮短認識所需時間,就連中間的漫長步驟也一併省略。


以目前最火紅的社群網站facebook來說,網站提供的推薦機制讓網友可引薦兩個未曾謀面的人成為朋友,或是經由搜尋功能任意尋找對象。根據動腦雜誌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 MIT )在 Facebook曾進行相關實驗,發現被邀請者若與邀請人間有共同朋友,超過半數用戶會接受朋友邀請,而即使被邀請者不清楚邀請人如何知道自己姓名時,多半還是會接受邀請成為朋友。這情形若發生在現實世界,兩個陌生人要走到朋友這階段,中間將會需要喝幾次茶、見幾次面。


有人質疑網路讓人成癮,使青少年個性變得焦慮暴躁,人際關係也顯得退縮,醫生連忙大聲疾呼別讓孩子光沈迷在虛構的網路世界,忽略現實層面的人際互動與責任感。事實上,年輕人只是將社交活動轉往網路上發展,透過網路,人們不用再非得經由各種名目的聚會才能聯繫感情。就連不常上網的人,都可透過新聞得知facebook、MSNPLURK等通訊軟體與社群網站,它們的興盛與熱門,就正反應N世代交友圈的活躍與熱絡。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