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正義不正義 保護電子隱私的兩難

記者/邱志豪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聽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但是在現今網路普及的世代,絕對可以紅超過15分鐘,只要當事人夠敢、夠天真到送修手機跟電腦時忘記刪掉裡面一些不該被外人所知的一些神秘照片跟影。也許上面這樣一句話聽起來像是句玩笑話,但背後卻凸顯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中就包含了網路使用者對電子隱私權(e-privacy)的不尊重與無知。


曾有某個國內大學的BBS傳出某位學生在該BBS上任意推文引起其他使用者不滿,不消隔日該學生的身家資料就全部被公開在BBS之上,甚至連當初入學所作的新生健檢結果也一字不漏地被公諸於世,最後換得的是該學生的道歉。像這樣的事件其實每天都在各網站、論壇或是電子佈告欄中上演,所謂的「集體正義」被去脈絡化的網路無限制地膨脹,而真實世界中的道德與法律反而卻被消弭於無形。


小如個體式的網路使用者,大到跨國型的企業都會犯下一樣的錯誤,許多的企業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增加獲利,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偷偷地蒐集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或使用習慣,將之轉換成一筆一筆的數位資料並存於資料庫中與他者共享。而此種作法所換來的正是所有民眾的不信任,一份由美國商業週刊所作的調查顯示,高達92%的美國網路使用者對網路上的個人資料分享感到不安,嚴重到美國政府出面制定新法以要求網路公司尊重個人的電子隱私。


而電子隱私的議題也引起一連串的事件與討論,其中美國法庭對Wikileaks的判決深具影響力。Wikileaks為一個集合眾人之力的爆料網站,號稱從開站迄今擁有超過120萬筆來自各國異議團體跟匿名來源的爆料文件。而去年該網站上出現指稱瑞士寶盛銀行替顧客非法洗錢的文章,並附上百份寶盛銀行的內部機密文件。該文章出現後引起廣大的討論,而寶盛銀行也因此將Wikileaks告上法院。而法院一度宣判Wikileaks敗訴,並要求要關閉該網站,但原法官卻在1個禮拜之後以保護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為由,改判Wikileaks勝訴。這個官司的影響力之大,就如同中國時報調查室主任記者-黃哲斌在其部落格所說的,「此舉對於個人隱私、商業機密、國家安全等傳統概念將造成深遠衝擊。」


科技發展的重要與趨勢令人無法拒絕,而其所造成的影響也無法逆轉,要如何改變人們對電子隱私的認知,並且在保護個人電子隱私的同時也兼顧到公司、政府甚至是國家的發展與生存,就端看人們如何去進行調適。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