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姿吟
「你知道這家餐廳怎麼去嗎?」「讓我Google一下就知道!」「你知道關於歐巴馬的背景嗎?」「用Google搜尋阿,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曾經何時「Google」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一個名詞,甚至被尊稱為無所不知的「孤狗大神」,吸引眾多網友爭相朝拜。以搜尋引擎起家的Google在2004年站穩搜尋市場地位後,也將其觸角伸向其他網路相關應用服務,例如Gmail、Google map一路發展至Google talk、線上文件編輯、Chrome瀏覽器…等等,幾乎包辦目前網路常見的應用,而且大多免費。對於以下的工作場景大家應該不陌生:
每天進公司第一件事是打開Google日曆,查看今日工作項目和會議行程;開啟Gmail收發信件,或是用Google talk和同事或客戶交談;在Google文件上進行編輯,同時分享給其他相關人員….
大多數的個人使用者對於Google提供的服務多抱以肯定的態度,包括Gmail不會充斥大量垃圾郵件、搜尋結果非常豐富、從Google map可以找到任何位置,甚至一有新服務上線,眾多網友會立刻體驗分享使用心得。有人說,我們的生活被Google制約了,似乎一點也不誇張。
對於企業用戶而言Google的服務更是替他們節省不少成本(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以Google 應用服務為例,將郵件伺服器、公司入口網頁、內部共用行事曆、線上文件編輯平台…等整合一起,全部由Google管理,有免費和付費版本可以選擇,這也替企業節省個別建構系統所需的開支。
Google源源不絕的創意和免費服務確實改變許多人的生活,但不可否認地也引發一些爭議,例如街景拍攝服務直接侵犯數百萬人的隱私,也間接協助犯罪行為的發生;先前Google圖書和Youtube所引發的音樂版權問題也是Google在提供免費服務之餘,沒有謹慎考慮清楚,或直接忽視的議題,不禁讓人反思,當Google愈來愈茁壯後,是否從凡事以人的角度考量設計,轉變為使用者服從她的遊戲規則?
根據去年底的調查,Google在美國的市佔率已近6成,在歐洲和亞太地區也有亮眼的成績,包括澳洲、印度、新加坡、香港等地Google都是排名第一的搜尋引擎。最近Google更跨入電信服務領域,推出Google Voice免費服務,透過網路整合市內和手機電話、過濾來電、聽取語音留言等服務。看來這股Google風只會越吹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