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能存? 「時間」交易成新興趨勢

記者/楊宸光


隨著全球網路環境日趨成熟,許多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服務與應用應運而生,而這樣的發展,也正顛覆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改變著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然而,對於「時間」你還停留在「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的觀念嗎?還記得我們在談時間管理時總會用老天公平地每天在每個人的帳戶裡存入$86,400,但每個帳戶皆不能預支,餘額也不能轉移這樣的小故事來提醒大家不要虛度光陰。現在,這樣的觀念需要做一些修正,近年來風靡全球的「時間銀行(Time Bank)」概念正挑戰著你對於時間以及義工的既有觀念。


這個正在全世界發酵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至1973年日本因全球石油危機導致政府預算不足而在大阪設立以勞力換取報酬的銀行為起點;直到1980年由Edgar S. Cahn在美國華盛頓創立時間銀行,確立以時間作為貨幣來流通的概念後擴展至全球各國。這種在時間銀行間流通的貨幣我們稱之為「時間貨幣(Time Dollar)」,其以小時為單位,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時間貨幣換取別人的服務,當然,也可以利用自己之專長換取時間貨幣,這種貨幣與我們社會中流通之貨幣擁有同樣的興質,可以儲存、轉換還可以預支,不同的是這種貨幣不會貶值,在任何國家也都不需要課任何所得稅,是一種屬於「非經濟」的交易方式。


有人說,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縮短,但實際上卻是越來越冷默,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社會缺少著這麼一點人情味。而藉由時間銀行發起互助活動,就是一種人類互助的表現,每個人都可以位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時間銀行的概念在全球有超過23個國家,1,000多個社區採用,藉由資訊科技記錄著每個參與者的工作時間與貨幣,如美國的TimeBanks USA、英國的TimeBank UKTimeBank London Volunteering、日本的活力生活俱樂部(Nippon Active Life Club, NALC)等等都是推行此相關概念的組織或團體。


台灣早在十多年前即陸續出現以時間銀行概念為主軸的相關組織或社群,至今全國已有數個社區、團體致力推行此概念,包含台北市天使志工(原為天使人力銀行)、台中縣外埔鄉社區健康推展協會、烏日鄉仁德社區、和平鄉社區健康促進協會、龍井鄉民主婦女會、老五老基金會、弘道志工協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等等。除此之外,台灣在去年七月由點子樹數位資訊成立了第一個以交易時間為主軸的工作互惠網站-「時間當舖」,每個月至少有5、6000人利用此平台典當自己的時間換取工作機會。當然,使用者如果有事情必須完成卻沒有多餘的時間也可以利用此網站平台購買時間甚至是利用等值交換方式換取自己想要的服務與內容。


時間交易這種新興的概念與方式,讓金錢不再是生存在這社會上唯一的工具,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數量才是現今社會上流通的主要趨勢。而利用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商品來進行交易,不僅讓擁有時間的人們可以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貢獻微薄心力,也使得受到幫助的人們感到幸福與感動。這種互助模式就像是台灣農村社會時代那種人情味以另一種型態呈現出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