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8:不景氣成就理智消費者

記者/簡義駿


景氣三溫暖,消費者信心創新低

對於許多台灣人民來說,2008年的景氣變化猶如洗三溫暖一般。回想年初,總統改選由於景氣過度樂觀,預期心理使得房市股市大漲,石油價格節節攀升,原物料也因此漲價,進而使各種民生物資一片「漲」聲響起,相對實質所得降低。到了年尾可以說是進入景氣寒冬,股市與房市大跌,美國銀行倒閉造成全球性金融海嘯,科技製造業進行大幅裁員以及無薪假等等。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指出,自2008下半年開始,CCI指數跌破60點並每月持續惡化,而12月指數更是來到了49.13的歷史新低,可以看出整體而言,消費者態度偏向悲觀。


「人兩腳,錢四腳」,經濟不景氣連帶讓人感覺錢愈來愈難賺,許多民眾對於花錢的觀念,也正在隨著環境有大幅度的轉變。而因應景氣寒冬,消費者有哪些行為上的改變?


理性花錢,消費平實化


根據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所做的調查顯示,20至64歲台灣民眾近九成表示,由於經濟不景氣覺得錢愈來愈難賺,不敢隨意花錢;另一方面,表示常常不清楚自己錢花到哪去的人,也從2004年的53.6%大幅降低到2008年的32.7%,這些調查都顯示出消費者對於金錢的使用不僅愈來愈小心,也愈來愈精明。


東方線上董事長詹宏志先生參考日本社會觀察者提出的消費沈沒論,提出了「真實消費」的概念,說明在這一波經濟不景氣情況之下,消費者開始學會更加理性,認真看待產品對於自己實際上的價值以及功用,因為產品新上市而衝動性購買的機會大幅減少;相反的對於較大額的消費,會傾向於先藉由網路或報章雜誌等進行詳細的研究,參照比較之後再進行購買的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景氣的情況下,並不代表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可以相對降低對於產品品質的要求。根據調查,仍有六成民眾表示願意購買價格較貴卻有特殊風格的商品,但除了對於風格的要求外,卻也希望產品保持該有的實用度,對於消費的態度相較以往更趨向平實。


電子商務,逆勢向上


經濟的不景氣,卻反而助長了電子商務市場。根據資策會預估,2008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相對2007年成長了32.3%,除了線上購物的便利度及安全性已為大眾所接受外線上購物價格透明,便於消費者比較,價格也因此相對較零售通路低也是主因,剛好能夠配合消費者「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心態。


資策會的調查資料也顯示出,消費者線上購物行為,最關心的莫過於售價、商品資訊與特賣活動,由於對價格愈趨敏感,網友會進行各種比價,包括自行比價或透過比價網站等,而由於擔心交易安全性或是售後服務的不確定等,集團化購物網站則取代了網路拍賣成為線上購物的主力。


經濟不景氣,只要能抓住消費者對於價格敏感的心理,以及講求產品平實的程度,或者是使商品具有特殊風格品味以吸引消費者的眼光,仍然是一片商機無限。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