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新「視」紀 數位浪潮下的挑戰與轉型

記者/龐力耕


網路的發展為數位匯流的關鍵因素,網路電視諸如webs-tvIMTV早在多年前興起,擁有ISP優勢的中華電信推出MOD雖然早期營運不佳,然而在掌握奧運轉播權後,帶動了另一波熱潮,前景一片看好,反觀原有的電視產業業者卻是面臨了不同的挑戰。


網路的出現造成原本忠誠的電視收看族群有了轉變,縱使台灣仍然擁有平均每日收看電視時數最高的人口基數,逐年下降的收視率卻是不爭的事實。網路視頻一來擁有逐漸增加的人口,二來更能夠有精確的族群分類,無怪乎廣告主的廣告投放也跟著見風轉舵。已經逐漸走向數位化的無線電視不談,當年紅極一時有線電視相關業者更受到影響。


年代電視執行董事王宜陵表示,未來五年網路的速度更加提升之後,使用者利用網路收看影像不用再等待或是忍受中斷,將會拉走更多數的觀眾。筆者認為,頻道業者應該逐漸轉向節目內容數位化,與網路電視業者進行整合,開發新的營運模式,確保付費數位電視其內容不被駭客破解,討論如何在廣告置放與訂閱人口取得優勢,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例如IMTV就已經擁有TVBS-N、TVBS、中天新聞台、年代新聞台、年代MUCH、東風電視台等頻道的合作。


除了與網路電視合作,各家電視頻道也企圖利用網路營造自己的人氣。三立電視台的網站將其下各個頻道整合,使得訊息的露出有一致的窗口,更有趣的是,三立設立了一個論壇,將各台每個節目都設置討論區,如今已經累積了兩百萬的文章與將近二十萬的會員;TVBS的網站除了將各頻道整合,也設置了部落格的專區供觀眾使用;年代電視台更提供新聞節目的RSS訂閱。電視頻道的網路化已經成為不可抗的趨勢,媒體之間的界線不再清楚畫分。


受到的影響最大的可說是系統業者,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進行數位化,NCC計畫在2012年之前推行全面的有線電視數位化,到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將集電視、網路、電話於一身,但是如何確立營運模式,留住觀眾群甚至吸引已經失去的客戶勢必是一項挑戰,屆時擁有超過80%系統的五大系統商(凱擘、中嘉、太平洋、台灣寬頻、台灣基礎網路)也必將會有版圖上的改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