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數位化 開創報業新經濟

記者/洪于凡

在網路時代中,改變閱聽人的閱讀習慣,新科技的發展也改變了經營方式。目前傳統報業除了經營實體報紙之外,更成立網站與電子報,提供報紙的標題、新聞內容、圖片等線上閱讀與數位化的資料。

傳統報業主要以訂閱費用與廣告費用為主要的收益來源,訂閱費用是源自「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但網路加速資訊流通,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比紙本來得更快、更廣,若將電子報繼續看作傳統紙本形式,收取訂閱費用,這樣的思維將會被淘汰。由於網路上的複製或轉寄都比實體報業來得更加便利,當網友可將電子報轉寄給廣大好友,變成只要「一人訂閱,眾人受惠」的結果,更何況網友有更多其他管道獲得資訊,不再只能依賴報紙。因此越來越多國內外報業祭出免費的線上電子報,例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紛紛取消收費制度。

免費線上閱讀將增加網站的點閱率,拜訪人數也等於廣告利潤,因此從原先使用者付費的模式變成向廣告主收取費用。相較於入口網站,拜訪新聞網站的是一群特質更明確的使用者,其廣告效益也會更精準一點。然而,廣告能如何吸引網友的注意,廣告型態與創意就變得很重要。廣告型態除了在網頁置入橫幅廣告之外,其他像是內文容置入關鍵字廣告、可以玩樂的互動式廣告、置入性行銷等方式,加上兼具創意的內容,閱聽人才可能有點閱廣告的動機。對媒體經營電子報與網站來說,同時收取廣告費用與訂戶費用是最理想的收益模式,但是實際上仍以廣告利潤為主。報業應該試著將人氣轉成商機,例如紐約時報能善用讀者的背景資料,讓廣告發揮最大效益,使廣告主也願意持續與其合作。

另一種將人氣轉成商機的是經營線上副業。「有人潮就有生意」,因為網站挾帶人氣之高,傳統報業在網站上成立購物網站,例如國內中時電子報中時購物網壹蘋果網絡壹蘋果購物網,這些具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與oBuy全買網合作成立購物商城,提供多樣化商品,網友在瀏覽資訊之餘,也可以進行線上購物。

除了將人氣轉成商機之外,其實報業最大的資產就是其長年累積的資料,如何利用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將報導資料並轉化成為獨一無二的商品,重複使用所積的知識資料,找到報業的利基市場,這些是傳統報業所可以思考的方向。

聯合知識庫來說,其定位為線上知識平台,除了提供聯合報系的新聞內容,包含聯合報、經濟報等,也和《科學人雜誌》、《商業周刊》等出版業者合作,擴大資料來源可供搜尋。另一方面,更將聯合報系累積五十年的資料進行數位化,讓這些寶貴的知識得以充分再利用。此外,提供使用者知識管理工具,包括全文檢索、影像圖庫、我的剪報、自動剪報系統等,讓網友可透過個人化的設定,將數位化的資料可以依照個人需求進行收藏與利用。

傳統報業進入電子化時代,除了廣告收益之外,藉由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擴展報紙的價值,將印刷形式的報紙轉型成為數位內容,找到獨特市場利基,發展專屬的商機模式以提升在網路世代的競爭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