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資訊時代的網路經濟法則(六) 解構價值創造邏輯和型態的演進歷程

特約撰稿/楊舜慧

每個時代都有足以反映這個時代的企業故事!

隨著世界經濟體系、社會環境和技術發展的變遷,全球的產業皆歷經體系結構的轉型。不同時期的企業在創業的發跡與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總體的「技術」、「市場競爭」、「顧客」環境,以及個體的「價值創造活動」皆有所不同,因而孕育出不同時代的「事業典範」和「事業經營模式」。

企業主要是藉由創造價值的營運活動,提供較低價格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使得顧客願意付錢購買。隨著產業環境的演進和「科技技術」的變遷,成功的企業必須能夠掌握價值創造的邏輯,建構具有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逐步轉換價值創造的型態。

James D.
Thompson(1967)在「Organizations
in Action: Social Science Bases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
一書,以組織的科技技術(長程連結的技術(long-linked
technology)
密集技術(intensive
technology)
中介技術(mediating
technology)
)與事業部門互動關係的價值創造活動來分析企業的價值型態。但是,可想而知,商業世界存在許多不同的價值型態
,挪威學者Stabell
C.B. and Fjeldstad Ø. D.(1998)經由研究發現,這些不同的價值型態,在經濟方面可以被簡要的歸納成三種基本的價值創造型態:

價值鏈」(Value Chains)

價值店」(Value Shops)

價值網」(Value networks)

以下,分別詳述:在「工業」、「服務和資訊」和「知識網路」經濟時代下,企業如何隨著「科技技術」的變遷,建構與公司價值創造活動具有一致性的「價值創造型態」。

 

工業經濟時代 「 規模經濟  (成本、 效率)」的價值創造邏輯;「 價值鏈」的價值創造型態

工業經濟時代主要的科技技術為長程連結的技術,例如:連續性製程和製造裝配線改善生產流程。企業價值創造活動是一系列的、有順序的,互相連結相關事業部門的生產活動。主要的價值活動,包括:對內物流(原料和進貨)、營運、對外物流(通路和配銷)、行銷與銷售、服務。

價值創造邏輯為將原料轉化為產品,並持續產出標準化的產品,並注重效率流程和降低成本(規模經濟),以低成本和差異化的產品,提供顧客價值。因此,可以將工業經濟時代的價值創造型態稱為「
價值鍊」。

例如:「傳統的製造商」必須將上游供應商的原物料輸入,經由製程製造和裝配線組裝零件,轉變為最後的輸出,並提供售後服務。

 

服務和資訊經濟時代
「 範疇經濟(彈性、 專殊化)、 資訊經濟」的價值創造邏輯;「價值店」的價值創造型態

服務和資訊經濟時代主要的科技技術為密集技術,例如:直接接觸終端顧客的傳遞媒介或機制提供資訊蒐集和處理。企業價值創造活動是以「即時」的方式反覆解決顧客問題。主要的價值活動,包括:發掘問題、
解決問題、選擇方案 、 執行、 控制和評估。

價值創造邏輯為提供資訊和專業知識,減少服務提供者和顧客間的資訊不對稱(資訊經濟),解決顧客問題,並注重新產品的開發差異化(範疇經濟),以符合顧客需求的客製化服務,提供顧客價值。因此,可以將服務和資訊經濟時代的價值創造型態稱為「 價值店」。

例如:「醫院」必須以「即時」的方式針對的顧客需求,提供專業醫藥資訊和醫療服務。若顧客的需求尚未被完全的實現,則必須重覆所有的價值創造活動,直到顧客的問題被解決為止。

 

知識網路經濟時代「規模報酬遞增經濟(臨界點經濟學)」的價值創造邏輯;「 價值網」的價值創造型態

知識網路經濟時代主要的科技技術為中介技術,例如:聯繫顧客之間的資訊基礎設備提供搓合買賣雙方的中介服務。企業價值創造活動是提供「互動性」的連結方式,聯繫想要相互關連的顧客群。主要的價值活動,包括:網路促銷和合約管理
、服務的提供 、資訊基礎設備的營運。

價值創造邏輯為提供介於兩個或是更多想要相互關連的顧客,彼此之間的聯繫服務,熟絡買賣雙方的交易活動(規模報酬遞增經濟、臨界點經濟)並注重標準化的準則作業決策以及營運規模大的網路規模和寬廣的地理範疇,提供多邊交易(或交換)的服務,增加網路外部性效應提供顧客價值。因此,可以將知識和網路經濟時代的價值創造型態稱為
「 價值網」

例如:「 金融服務供應商」的資訊系統必須與各分支機構的辦公室 
、自動櫃員機和往來的銀行進行連線,對每一個顧客的決策(貸款額度),都必須按照標準化的準則
(顧客信用的評等、雙方合約的簽訂),來提供中介服務(承接顧客的貸款申請)。

 

資料來源:
1.Stabell C.B. and Fjeldstad

Ø. D.
 (1998).’ Configuring valu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chains, shops, and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 pp.413-437.
2.Ramirez, R.(1999)’ Value co-production: intellectual
origi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pp.49-65.
3.Sweet P(2001)’Strategic value configuration logics and the
“new” economy: a service economy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12 (1): 70-83
4.Allan Afuah Christopher L. Tucci(2001),電子化策略與經營模式
,美商麥格羅希爾。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