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 Tivo看過來

記者/林姿吟

Tivo在美國引發成功迴響,讓美國民眾每日都要Tivo一下。未來,台灣民眾不用再羨慕美國人民了,因為這一數位電視錄影硬碟廠商Tivo與東森媒體科技合作,進軍台灣有線電視錄影市場。但是,美國與台灣的媒體環境並不相同,台灣業者究竟是否能夠成功複製美國經驗,以及Tivo在台灣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其他限制與困境呢?

Tivo目前所引發的爭議有以下幾點:
1. 個人隱私權
Tivo有能力收集到詳細的個人使用行為經驗等各種資料,因此當個人開始使用Tivo時,同時也將資訊傳送到Tivo公司內部去,這些收集到的資訊範圍包含了觀看電視的時間與頻道、重複收看等。當2004年超級盃的「珍奶事件」發生時,有些人對這樣的重複收看行為感到相當不快。另外,這些使用者行為資料也極有可能被販售給其他公司,例如廣告商。Tivo表示使用者行為資料皆以ZIP壓縮檔保存,同時也不會回溯使用者的觀賞習慣,提供許多查詢方式讓民眾追查,以做為保證。

2. 軟體自動更新
Tivo提供隨著下載節目同時更新軟體的服務,大部分都是更新程式、提供額外功能或是修正一些程式錯誤(bugs)。然而,有時也可能因為更新程式而意外地下載了新的臭蟲(bugs),或是移除了前一版本某些執行檔,造成Tivo使用上的問題。

3. 跳窗式廣告
Tive在2005年三月開始測試跳窗式廣告以增加營收,當使用者快速瀏覽某廣告商時,同時也可以看到其他相關性廣告的出現,但此舉卻引發許多Tive終身訂戶的不滿。早期的使用者抱怨有時會出現根本不相關的跳窗式廣告,或甚至是出現在一般節目當中,佔據螢幕近四分之一,影響收視行為。

4. 媒體工業
當Tivo出現時,改變了傳統媒體需要仰賴廣告商贊助的特質,當越來越多人使用像Tivo這樣的收視媒體之後,媒體業者將會失去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有鑒於此,有些國家會採用保護政策來作為因應之道。以新加坡為例,當Tivo使用者超過一個上限時,政府會禁止Tivo以保護國內的媒體工業。

Tivo在台灣的發展,不僅僅只是台灣有線電視尚未推出收費分級服務,導致台灣收視戶恐難接受看電視還需要額外付費的概念之外,尚仍有與潛在競爭者的相互競爭,同時仍得將這些在美國引發爭議的種種問題考慮在內,才能讓台灣人民與美國人民一樣每日都能Tivo一下。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