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城市夢想背後的困難與限制

記者/李謙

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係脫胎自政府推動「M台灣計畫」。台北市政府從1999年起即著手推動網路新都計畫,首先推動e-learning、e-government等網路服務。緊接著在2004年9月與統一集團下的安源資訊公司簽訂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合作計畫。由安源負責實體無線網路建設,惠普擔當技術服務顧問角色。根據該計畫內容,台北市無線網路服務共有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在2004年年底竣工,共設置42個無線存取點(AP, Access Point),民眾可在28個捷運站及其周邊150公尺商圈無線寬頻上網;第二期工程計畫在2005年七月共建制4,030個AP,涵蓋台北市市中心住商區域,覆蓋大台北地區50%的人口;第三期工程在2006年九月宣佈竣工,服務範圍覆蓋90%北市人口。在這樣宏大夢想的光影背後,卻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無線城市所遭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使用者不足。根據原本的預計,在無線網路覆蓋率達九成之後,用戶數粗估約80萬人,但是目前樂觀的估計是10萬人。用戶數無法達到預估的原因,主要在於大多數的消費者對於「付費使用無線網路」這樣的概念無法接受。早在台北市政府推行無線城市之前,已有不少的店家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根據TWNIC的調查,目前台灣地區約有18.37%,達357萬人使用無線上網;所有上網人口中,也有27.34%使用過無線網路。但是在了解由誰支付無線網路費用的382位使用者樣本中:53.32%的人是使用免費的無線網路;其次才是每月付費751到1000元使用無線網路的族群,佔比 12.7%;付費1001到1250元者,比重9.9%。負責執行此次調查的輔仁大學統計諮詢顧問中心主持人梁德馨表示,上述數據顯示國人還是沒有付費使用無線網路的習慣。另外,由兩成的無線網路使用者付費超過750元的數據也可得知,「付費使用無線網路」這個概念,還集中在重度使用者市場,也就是沒有走進一般上網人口。

再者,無線網路的安全性將由企業問題轉為公共議題,隨著行動工作模式的興起,一旦台北市民依賴這個公共無線網路作為商務人士連網的基礎架構,以往在企業內部網路的資安議題,像是資料竊取、外洩、駭客攻擊、或是病毒/蠕蟲,也將延伸戰線來到陽光下或咖啡廳中。公共無線網路最大的問題在於AP至於公開或可觸及的地方,只要擁有基本的技術,在配線盒裡動手腳就可以竊聽到所有的流量,而WLAN的無線溢波特性更成為安全性的死角。

最後,目前無線連網技術規格尚未訂於一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無線連網技術勢必百花齊放。無線連網技術日新月異,使得Wi-Fi才剛成為都會連網的主流基礎架構,新興技術已經躍躍欲試,準備爭奪使用者的目光,其中又以3G/3.5G與WiMax最具潛力。最終究竟是3.5G、WiMAX、Wi-Fi成為構築無線城市的主要技術,短時間之內還難有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關於無線城市的無限可能,需要的不僅是時間而已。台北市的無線城是光環,還有許多的挑戰必須面對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