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是一種社會革命而非技術革命

記者/林雯君

成語道:「眾志成城」,維基百科(Wikipedia)

顛覆了傳統精英式的知識詮釋方式,以「知識自由取用、修改、傳佈」的理念,集合眾網友之力於線上創作、編輯,至今規模遠超過任何權威百科全書。創辦人
Jimmy
Wales
應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之邀來台訪問的演說中提到,Wikipedia是一種社會革命(social
revolution)
,而不是技術革命,Wikipedia所用到的技術,如Web
server
等,至少在六年前就出現了。


Wikipedia
係採用GNU

自由文件許可證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作為授權方式,與開放原始碼的觀念相近。GPL為自由軟體所使用,關於程式碼及程式碼編輯等事務,而GFDL的核心精神也是一樣,它是關於copyleft的授權,允許人可對文字作品加以自由修改、創新,並傳佈。雖然程式軟體和文字著作不太一樣,但Wales表示兩者仍有共通處─皆是一種創作、具實用性用途,是某種目的的工具。完成一部大英百科全書可能需耗時多年,且更新傳佈不易,但Wikipedia藉由這種開放授權的方式,使得知識的意義不再只為少數精英所詮釋擁有,任何人都可以是作者,而網路也使得資訊知識的累積更新愈加快速。


Wales
自稱是知識共享信念的堅強擁護者,在創建Wikipedia的過程中,他對這種有趣的知識產製方式愈來愈感到興奮,還另外自己成立了同樣是關於資訊和知識集結的公司─Wikia。發現原來社群可以做那麼多事,不僅是百科全書,百科全書只是提供了一個模範、一個例子,許多人都延用了這種做法,這也是Web
2.0
的精神─參與性的網站,使用者主動參與,並形成社群。

這波Wikipedia掀起的社會革命,是不是代表Wikipedia此類民主的知識產製方式,槓上了精英主義式的傳統百科全書?Wales表示,Wilipedia並非反對菁英,而是反對過於重視社經地位,他們相信不一定要博士才有資格編輯文章。兩種百科全書編輯方式是可以共存的,在德國,Wikipedia比在英語系國家更受歡迎,不過當地的Brockhaus(相當於德語版的大英百科全書)2006年銷量也上升了30%Wales認為原因是Wikipedia讓百科全書變有趣了,它也讓使用者重新想起百科全書的用處。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