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ccess研究者的寶藏

記者/陳冠良

你曾經上圖書館網站查學術期刊,或是有沉浸在各大學術研究資料庫中搜尋文獻的經驗嗎?當辛苦的從網海中搜尋到自己需要的學術資源時,在開心之餘,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何有如此便利的服務呢?又為何幾乎不需支付什麼費用便能得到這些資料呢?答案就是Open Access的概念誕生。

Open Access就字面上來看,可翻譯為開放存取、開放取用或公開取用,透過日新月異的數位化技術以及網路傳播的方式,Open Access提供了有別於傳統紙本出版模式外的另一種學術期刊出版選擇。

數位檔案的Open Access期刊文獻與傳統的紙本形式相比,因能避免實質材料的耗用,費用是較低廉的。不過Open Access數位化的過程中仍然必須付出營運經費和相關人力資源的成本付出,因此發行Open Access期刊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充足的經費來源絕對是發行Open Access期刊的首要條件,但這些費用並非只單純向服務使用者收受,究竟資金該如何籌措、使用何種營運模式則端視期刊經營者營運方式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籌資方式。Open Access期刊之資金來源及其經營模式目前有以下幾種方式,可能單獨或合併地使用:
1. 來自出版機構的自有經費 2. 企業及其他相關捐贈 3. 會員加值服務費用
4. 作者收費制度 5. 廣告費用 6. 其他來源。

而在會員加值服務費用部份,Open Access期刊的服務為了增加會員使用附加價值,在基本的Open Access期刊全文資料外,也提供付費會員額外服務,如期刊目次服務、個人使用服務、新知通告服務等。令人值得深思的是越多元且獨特的加值服務功能,便越可能提高整體營運成本;愈想從加值服務功能上獲利,就變越需要抓住期刊服務的核心競爭力,Content is King的概念便能再一次支持這樣的論調,即使是在數位化的電子世界,作者、出版者與讀者之間的角力也不斷的上演著。

Open Access多少帶有公共使用的色彩與精神,過度龐大的營運模式將使得Open Access往商業利益靠攏或使營運資金消耗殆盡,當中的平衡點便必須靠作者、出版者與讀者之間的絕妙互動來決定。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