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下商業模式的演進

特約撰稿/楊舜慧

1990年網際網路興起至1995年電子商務風起雲湧,到2000年網路公司一連串地到閉風潮,那斯答克指數狂跌,引發網路經濟泡沫化。網際網路革命對經濟活動中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過程,產生巨大的衝擊及影響,不僅改變了企業經營的方式,轉變競爭策略的本質,也重塑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1995
年網際網路的興起,帶來一波新創事業的風潮,因為資訊科技使得產業的進入門檻低,成功的機會高,所以在這股網路熱潮下,吸引了大批的爭相投入者,有的是自行創業,有的是由大公司投資設立,有的則是併購網路公司或與網路公司策略聯盟。至2000年初,美國那斯達克指數狂跌,許多知名的網路公司宣佈營業損失,引發網路經濟泡沫的現象,使得網路公司的收費、智慧財產權的爭議和網路事業經營模式持續被探討。2002年線上遊戲的異軍突起引發寬頻服務的商機,以及2005年部落格火紅。


直到今日,回顧這十年來網路事業的起落,重新檢視新創事業在網路經濟下,所面臨的新策略議題可以發現,
知識經濟下商業模式的演進,是隨著網路技術「Web1.0」和「Web2.0」的技術發展而轉變。


摩根士丹利副總裁季衛東在中國首屆
Web2.0年會暨創投高峰會的發言中提到,「Web2.0」和「Web1.0」的差別歸納為內容、顧客、社群、傳播通道、成本、經營等多方面的差異。從內容上來說,「Web2.0」內容是以用戶創造為主的,「Web1.0」則是以網站自創內容為主﹔從客戶來說,「Web1.0」用戶是被動的接收內容,而「Web2.0」的用戶是主動創造內容﹔「Web2.0」互動性強、黏著性強,而「Web1.0」互動性弱、黏著性弱﹔從傳播通道來說,「Web2.0群的成長除了管理層的推動,還會通過用戶把自己的朋友圈子帶進社群的方式推動社群成長,因此營銷成本要低得多,以Skype為例,在全球成長最快的社區應該是Skype網上語音通訊Skype社區的成長主要靠用戶幫助拉動,有效控制了成本﹔從經營上來看,「Web1.0」競爭主要是在管理層,而「Web2.0」競爭不只是不同管理層間的競爭,更重要的在對網絡社群用戶的爭奪。

2005Tim
O’Reilly
刊登於互聯網週刊,什麼是Web
2.0”

What
Is Web 2.0 Desig
n
: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這篇文章中,嘗試澄清「Web2.0」的意義,文中探討七個「Web2.0」的七個核心概念原則,包括: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