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部落格多一點 就是Google的獲利來源

記者/溫深淵

Google在推出了Gmail的服務之後,又推出了新的應用服務 Goggle page creator 。這個名為Google Page的應用服務說穿了只不過是個像部落格的功能,在網路上提供一個空間,讓使用者可以免費編輯自己的空間。但是市面上已經有這麼多的廠商在提供部落格的服務,為什麼Google現在還要來湊熱鬧,推出一個類部落格的服務呢?其中當然有原因。

網路和其他傳統媒體有一些關鍵的差異,其中有一個就是進入門檻低。在網路沒出現以前,如果有話想從媒體發聲,除非你是媒體的相關從業人員或是政商名流,否則難如登天,更別說是要自己創辦媒體了。但在網路興起之後,人人只要有電腦,就可以上網架設自己的網站成為一個小眾媒體,也難怪有學者認為網路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解放媒體,實現真正的公民社會。

但是即便是架設網站的成本較辦報紙或辦電視台的成本要低,其中還是有了解HTML技術的門檻。要架設一個個人的網站不是只是打打字貼貼圖片而已,其中還需要懂一點程式語言。到了部落格的出現,上網記事變的更簡單,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專業網站架設和網頁編寫的技術也可以擁有一個部落格。而Google Page就是這種服務。

重要的是,Google推出這個服務不是只有表面上看來這麼簡單,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回到他擅長的搜尋引擎這部份。目前一般消費大眾在使用搜尋引擎的時候往往都有一種答非所問的感覺。例如今天消費者想知道蘋果的營養價值為何或是蘋果的市價多少時,在搜尋引擎打上蘋果兩個字,出現最多的往往都是蘋果日報和蘋果電腦。也就是說搜尋引擎往往和你想的不太一樣。也因此各家廠商都用盡心思在探知消費者的喜好,以便將廣告傳達給適合的使用者,好向廣告商收取更多的費用。Google Page就是這個道理,所有你在Google Page上存放的消息、圖片或是超連結都會變成Google的資料。一但得知你的喜好,下次你在Google上查找你想要的資訊時,Google就會根據資料將那些你最感興趣的資料排在前面。也就是說一樣是用同一個關鍵字搜尋,每個人出現的資料排序都會不一樣,這就是你個人化的搜尋引擎了。

有利就有弊,Google Page雖然可以為你打造一個個人的搜尋引擎,但隱私權的問題卻是揮之不去。尤其是在一些極權統治的國家,這樣的服務會不會變成政府拿來監控人民的工具尚難以預料。或許再過一段時間,Google Page的效應才會真正發揮出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