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看診仍存在諸多限制,以致推廣不易

記者/李卓耕

許多人可能因為面子問題或其他因素而羞於去醫院看診,此時網路看診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保障了病患的私密性,一方面也讓病患有了另一種方便又容易的就醫方式。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類型的病患均適合此種新的就醫診斷、治療模式。

由於多數病情的診斷與治療均需要透過精密醫療器材的輔助,所以許多患者僅能透過網路看診初步的給予其簡易的醫療諮詢與建議,如要徹底掌握身體的狀況,依舊應該去實體醫院進行診斷。在諸多類型的病情上,或許僅有心理與精神方面上的疾病能一定程度的仰賴網路看診,因為在其診斷、輔導、治療的過程中,言語間的溝通與傳播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簡單的說,網路看診的諸多限制大抵可分為兩個面向,一即是所謂的數位落差,一則是傳統社會規範與觀念的束縛。在數位落差上,有可能是設備上的落差,亦或是觀念與使用上的落差。雖說現在網路基礎建設十分的普及,但沒有人敢說已達到百分之百,而在偏遠與落後的地區由於先天環境與資源上的不足,基礎設備與教育當然比不上高度都市化的區域,如此一來在網路看診的可行性上即存在著先天上的環境落差,推廣當然比較不利。且除了城鄉差距等區塊的限制外,年齡也是一項非常大的影響因素,由於年齡差異所造成的鴻溝極有可能連帶的導致數位落差的發生,老一輩的人由於成長環境與背景不同使然,自然比起xyz新世代的年輕人們較難以接收各種新科技與新觀念,然而矛盾的是,年老的人卻才是較常身體微恙而就醫的一群。

在傳統社會規範與觀念的束縛上,由於一些舊有的地方風俗與價值觀,諸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之不當的用藥習慣與「反正有健保、不用白不用」等不宜的就醫習慣,這些都會影響網路看診的可行性與效果。整體看來,如果要在國內倡導網路看診此一新型就醫模式,依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