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顧客為本 電腦之王Dell面臨轉型

特約資深撰述/陳致中

二十年前,戴爾電腦以其「跨過中間商,透過電話(後來則透過Internet)把電腦直接送到顧客手中」的獨特銷售模式,一步步建立起全球第一大的電腦王國。至今戴爾的市佔率仍高達17.2%,遠高於其競爭對手惠普

然而,由於消費市場和競爭環境的改變,吃了二十年直銷市場的戴爾可能要被迫轉型了。今年二月戴爾公佈了2005年第四季的財務狀況,盈餘成長52%,銷售成長13%--看起來還不差,但同時,根據戴爾自己的預測,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長僅在6%9%之間,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6%。在財報公佈的第二天,戴爾的股價下跌了5%,連同去年在內,已經整整跌了25%。這可能還不是最糟的,持有戴爾股票最多的幾家法人--包含花旗銀行、法國安盛集團等--最近幾個月已經拋售了近八成持股,這使得戴爾的市值跌至七百億美元,已經低於死對頭惠普的九百二十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二十年來戴爾的成功得益於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如今戴爾面臨的問題也源於此:消費者已經改變了。戴爾賴以維生的產品--個人電腦,近年的銷售年成長僅為5%,遠不及上個世紀末的幅度,事實上,數位相機和MP3播放器的風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們購買新電腦的欲望;同時,正當多數專家都以為網路購物和電話購物會繼續引領風潮時,很神奇地,透過網路或電話購買電腦的比例卻在下降,傳統的電腦零售店正在重振雄風。

戴爾過去和英特爾微軟等夥伴牢不可破的策略聯盟關係也逐漸被打破。超微(AMD正逐漸蠶食英特爾的晶片市場,Linux的崛起也讓人們認知到微軟並非唯一選擇;戴爾因此逐漸放鬆了和微軟及英特爾的夥伴關係,並重啟了和超微的談判,此外戴爾還將付出三年共十億美元以上的代價給Google,以換取在戴爾電腦中安裝Google的搜尋軟體。

「麥克.戴爾的才智打破了過去銷售電腦的商業模式,但他並沒有聰明到能夠預測下一個商業模式。」哈佛大學教授David Yoffie表示,未來幾年,戴爾將面臨重大挑戰。

也許戴爾離窮途末路還有很長的距離,畢竟它仍是最大的電腦商,而且未來幾年它的市佔率還可能繼續擴大,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但消費者重返零售店的事實表明,電腦使用者在乎的已經不再只是價格,而是功能、創新和個性化;而戴爾並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它每年的研發投入僅僅是四億六千三百萬美元,比規模僅及它四分之一的蘋果電腦還少。同時,戴爾的售後服務和客服熱線也做得不理想,雖然它正準備在北美擴編20%的服務人員,同時在印度設置新的電話客服中心。

投入研發、透過零售店賣電腦、和英特爾及微軟分道揚鑣……過去,沒有人會相信戴爾會做到這些。但現在,戴爾若想維持其電腦王國的地位,這些改變都勢在必行,原因無它--以顧客為本,而顧客已經改變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