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路零售業走紅,大玩「品牌」戲法!

記者/何羚瑋

Forrester 2004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多通路零售業者成為線上購物市場成長的主要力量!究竟多通路零售業有何迷人之處,讓顧客願意在虛擬與實體中游走,享受不同的購物樂趣呢?一言以蔽之,玩得正是「品牌形象」的戲法!

Forrester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的線上購物族群,有六成五的人曾經在線上蒐集商品資訊,並且到商店內進行購物行為。其中51%的人曾經在過去三個月以跨通路的方式購物,平均購買金額為456美元,推估總共創造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消費額,約莫相當於全美線上購物市場的規模。Forrester稱這群慣於線上研究產品資訊,並且在實體通路進行購物者為多通路購物者(multi-channel consumer)。

國內的情況也不遑多讓。以2004年為例,40.2%的電子商店是先有實體商店再進入電子商店領域。其餘的59.8%電子商店當中也有85.3%在之後開設實體商店。由此可知,實體零售業者或線上零售業者已開始採取多通路零售策略。

通路多、名號響 超商成為最佳選擇

在B2C的電子商務型態中,消費者對於網路安全的信任程度,是交易與否的關鍵因素。消費者在意的是付款之後,能否取得與期待相符合的產品。相對於企業的經營,金流與物流的規劃和執行,也就更顯重要。

對虛擬商店而言,便利商店動輒上千家的門市據點,不僅提供取貨的便利性,更發展出「到店取貨付款」的交易模式。消費者在網路購物的同時,仍舊可維持「銀貨兩訖」的交易型態,有效降低消費者對交易安全的疑慮。此外,便利商店的品牌知名度高,企業形象良好,無疑又是另一種背書。

對每天都要到超商報到的現代人而言,「超商取貨付款」確實降低轉換成本與交易成本。當博客來網路書店7-11合作時,當月業績急增50%。也無怪乎e美人網 PChome線上購物、美容達人牛爾的 BeautyEasy網…等目前較為成功網路購物,均紛紛尋求便利商店的加持。

牌子老、信用好 品牌優勢成為推廣利器

由實體轉向虛擬的零售業者,又應如何借重品牌的力量跨足多通路零售呢?筆者在此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個案。

頂好Wellcome超市在實體商店之外,近二年在網路購物的市場上也頗有展獲。業者最初以「貨架延伸」的概念經營電子商務,提供與門市不重疊的其他商品,清楚區分虛擬與實體店面的定位。儘管在產品定位與屬性上有不同的訴求,但在服務流程方面,虛擬與實體通路的資源卻可互為其用。而這也是多通路零售業的優勢之一。

在以粉領族為目標顧客的虛擬通路上,以彩妝美容或時尚精品為主要產品。但穩坐銷售量冠軍的竟是生鮮熟食類的產品!無論是有機蔬菜、進口海鮮都是火紅的熱賣商品。不同的顧客群,卻有相同的選擇。在此一個案中,品牌形象為多通路零售業者,開拓嶄新的客源。

憑藉著既有的品牌形象,頂好惠康在生鮮熟食的料理專長,仍舊受到網路消費者的青睞。由品牌所增強的信賴感,讓12萬名網友實際消費,也連帶促成其他產品的銷售。以品牌和網友對話,其效益可見一斑。

但請千萬別誤以為「品牌」是由實體跨足虛擬通路的萬靈丹。

當全球最大零售業者Wal-mart推出網站時,一開始的想法即是把店面複製到網站上。後來卻發現這個做法根本行不通。因為顧客不願意為衛生紙這種日常用品支付運費,很多產品無法直接從店面拿到網站上賣。實體商店與網路商店終究是不同的購物環境,在目標顧客的設定、產品的選擇上,均需格外重視其差異性。

在消費者真正接受線上全程購物的過渡期間,多通路零售業以品牌形象提供值得信賴的消費環境。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品牌成為多通路零售業的銷售利器,卻也可能造成服務品質的缺口。當預期與認知的服務出現差距,消費者的信心勢必大受打擊。多通路零售業如何能夠跨通路提供一致性服務品質、跨通路延續品牌形象,進而增加消費者滿意度、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是眼前急需思考企業經營議題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