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拍創造商機,從虛擬到實體

特約撰稿/蘇登呼

網路拍賣,是網路泡沫化下存活下來的穩定網路獲利模式之一,今日很少有網路族不知道Yahoo!奇摩拍賣以及eBay這兩個最大的網拍交易平台。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隨著網拍流行並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些實體商機已悄悄趁勢而起。

「人們認知的改變,是創新機會的來源之一。」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探討創新與創業機會時如此指出。

台灣過去幾年在網拍的醞釀與風行下,大多數人已經逐漸接受「由第三者提供並管理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在該平台上直接進行物品買賣」的交易模式。網拍也提高人們對二手商品的接受度,甚至有人以購買二手商品、看看商品主人寫的故事為樂。因此,網拍不只是一種新興的交易模式,它已一點一滴影響並改變人們對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認知。

當人們對由第三者提供交易平台、購買二手商品以及直接與賣家對話的接受度提高,裡面其實蘊含了實體創業的商機。

高雄市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近,最近成立一家專門提供二手商品賣家與買家交易「實體平台」的店家-「舊是喜歡」,店老闆是兩位三十出頭的姊妹。看準人們對買賣雙方直接交易及二手商品接受度的提高,她們以三層樓的展示空間,讓顧客擺放自己的舊物販售。通常物品價格是原價的兩到三成,每次以擺放兩個月為原則。寄賣者向網路拍賣一樣,可以索取「元配老實說」卡片,在上面寫下心情故事及出售原因,以增加銷售人氣。每件商品上面都標明寄賣者的名稱,可用本名或暱稱,所以你可以看見像「老公碎碎唸」、「我正在地中海旅行」等有趣的暱稱,這也增加購物的樂趣。

到「舊是喜歡」逛過後,你會發覺,該店不少作法都有從網拍汲取過來的靈感,其經營手法已不同於傳統二手商品店。雖然是從網拍汲取許多創業及管理的靈感,這樣的實體交易平台,卻有許多網拍平台所沒有的優點。

網拍上的物品通常看得到但摸不到,品質不易鑑定。在實體交易平台,你則可以親自摸摸甚至把玩該商品,例如「舊是喜歡」就有試衣間,讓顧客可以現場試衣。對於不會使用電腦或是沒有太多時間競標的人而言,網拍並非方便的交易平台。網拍成交後的匯款及物品的真正品質,則存在詐騙風險,不如現場看到商品,喜歡就直接成交安全。

不過,網拍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買家與賣家可涵蓋全台灣以及全世界。像「舊是喜歡」這類實體交易平台,受限於買家與賣家的移動範圍,頂多只能做地區性的生意,所以其客源集中在附近學校的學生、附近住家、家庭主婦、上班族等。但其和網拍一樣,都以女性客源為主。雖然如此,「舊是喜歡」店老闆對未來獲利仍相當有信心,原因是網拍已提高人們對透過交易平台買賣舊物的接受度,而實體交易平台又有前述網路平台所不及的優點。她們不擔心沒有客源。

數十年前,傳播學巨擘麥克魯漢曾說:「媒介本身就是訊息」(media is message)。媒介(如網路、報紙、電視等)除了是傳遞訊息的載體外,其本身也同樣散發某些訊息,且這些訊息會不知不覺地影響使用它的人們的思維模式。網路所提供的網拍服務,在流行之餘,已漸漸改變人們的認知。認知改變,許多創業與創新機會也逐漸浮上檯面。這些創業與創新的機會,不僅存在網路,也蘊含於實體世界,畢竟認知逐漸改變的人們是同時生活在虛擬與實體兩個世界中。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