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扭轉乾坤 從觀眾到戲迷到顧客

記者/陳志豪

布袋戲具有悠久的傳統,從商周用於殉葬、東漢見於賓婚嘉會,乃至宋代以降成為市井間庶民的娛樂,逐漸融入一般人的生活當中,自此一直到黃俊雄先生將布袋戲搬上電視螢幕之前,它以野台戲為主,是廟會、農暇期間的休閒節目,時間一到戲班自然有場子可跑,觀眾也會自動匯聚。

不過隨著台灣社會逐漸朝工商業轉型,農村社會的生活習氣漸淡,傳統的野台戲不再具有號召力;相對地,電視出現,觀眾群的注意力被螢光幕所吸引,搬上電視螢幕的布袋戲卻獲得不可思議的熱烈迴響。從此,布袋戲不必打游擊、不必等待重要節氣,而是每天中午的固定時段在電視上播映演出,動輒高達到百分之九十幾的收視率,意味著布袋戲重新定位,多了一群視布袋戲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戲迷為特定經營對象,不再只是逢年過節、迎神賽會的餘興節目。

爾後,雖然布袋戲曾經一度遭禁播,且解禁之後盛況不再,卻在有線電視闖出另一片天,最有名的「霹靂布袋戲」,即是黃氏布袋戲第三代子弟一手打造。其中關鍵性的轉變,在於布袋戲重新包裝為一種具有「傳統文化」意涵的「商品」,而布袋戲迷進一步成為「消費文化產品」的「顧客」。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經營必須提升服務品質,生產、提供符合既有顧客與潛在的未來顧客群需求和期望的產品或服務,以建立企業與顧客間良善的關係,加上近來網路、資訊媒體普及,因此利用各種管道和顧客互動,甚至形成「學習關係」,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霹靂布袋戲目前擁有全國後援會,也有依照各個名角色細分的後援會,定期推出如音樂會、演奏會、同人誌等活動;而在各大BBS版、網誌均有社群成立看板討論,分享圖文,交換心得;電視媒體方面,霹靂頻道開設專門的節目與時段,提供產品訊息、劇情快報、音樂播放等與觀眾互動的服務,每年固定推出特別節目回饋觀眾。如此看來,霹靂確實將布袋戲經營企業化了,將布袋戲的文化特色擴大到商業層面(可在國家劇院演出,也曾拍過電影),將布偶人物視為具有個性的「藝人」(因此年初還要跟觀眾拜年),將布袋戲的觀眾視為顧客,聆聽觀眾意見、推陳出新。種種作為,從霹靂布袋戲的「消費群」年齡層遍及老幼,顯見系統化顧客經營管理收到不錯的成效,並且讓布袋戲獲得較好的未來發展潛力。

依此經驗類推,一般被認為屬於「傳統」的技藝、文物,不一定就要處於被動、被保護、保守的位置,相反地,結合新的管理思維,力求轉變,透過積極的顧客經營管理,傳統也能融合、迎合新世代的口味,並且散發出特有的質感,吸引年輕新血投入關注,更能達到延續傳統,甚至是創新傳統的理想。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