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行動通訊 可能嗎?

特約資深撰述/陳致中

「手機是繼報紙、電視、網路之後的第四媒介,也是即將取代電視、電腦的第三個螢幕。」這是摩托羅拉新任CEO愛德華.桑德(Edward Zander)的豪語,也一語道破了手機業者想一舉囊括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功能的野心。2004年1月走馬上任的桑德,打從一開始就大力宣傳他的「無縫行動通訊(Seamless Mobility)」願景,所謂無縫行動通訊,指得就是以手機為核心的數位生活,消費者可以透過手機完成包括通訊、影音娛樂、網路瀏覽、購物乃至於家電遙控等全部工作,只要帶著手機,理論上消費者將不再需要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了。

無獨有偶地,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最近也表示,MP3不是最好的攜帶式音樂播放器,手機才是;而搭配微軟系統的多功能手機,終將淘汰包含iPod在內的所有MP3播放器。姑且不論比爾蓋茲的宣言和微軟-iPod之間的恩怨有多少關聯,至少可以看出,軟體界的巨人微軟也跟摩托羅拉一樣看好手機的整合潛力。

事實上,從近年各廠商推出的新手機來看,的確可以發現一些「第四代媒介」的影子。照相手機早已不希奇了,現在沒有百萬畫素、數位變焦加上多重拍照模式,根本吸引不了消費者的目光,最近甚至有廠商開始推出三百萬畫素機種。MP3、隨身碟、FM收音機,甚至MP4影片播放等功能也開始出現在新的多媒體手機上,而且還可以外接記憶卡,彌補了過去手機容量無法擴充的缺點。

在通訊應用上,第三代行動電話的最大2MB下載速度,將允許消費者透過手機順暢無礙地完成網路瀏覽、收發郵件、即時通訊乃至於網路購物等作業。目前南韓已經利用手機內建讀碼機的設計,讓手機擔任刷卡購物、折價券下載甚至借閱圖書等功能;而美國某些州已經出現利用手機控制家庭電器、讓遠在外地的主人可以遙控家中冷氣、電視和烹飪設備的全數位化家庭。看來,至少在技術上而言,無縫行動通訊並不是太遙遠的夢想。

然而,商業世界的定律告訴我們,技術上的成就不代表成功,消費者的喜好和習慣才是決勝關鍵。因此儘管1960年代電視的普及、1990年代網路的興起都使不少專家預言電影即將消亡,但至今電影仍然存在、而且每年票房收入都在不斷竄高。因此儘管iPod這台設計簡單的MP3播放器沒有任何時髦的新功能,它卻硬是佔據了MP3全球60%以上的銷量,而且利潤高得嚇人。

80/20定律告訴我們,80%的消費者永遠只會用產品20%的功能;從手機出現至今,儘管新功能層出不窮、設計愈來愈花俏,但是大多數消費者可能至今還是連收發簡訊、設定鈴聲都要摸索老半天,更別提什麼用手機上網、看電視、遙控家電了。而且仔細一想,有多少人需要一邊搭車一邊用手機上網找資料?又有多少人會滿足於用手機那不足兩吋的螢幕來看「星際大戰三部曲」

愛德華.桑德也表示,無縫行動通訊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不是頻寬,而是消費者的習慣。手機毫無疑問的是最有潛力統一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整合性產品,但是在它真正成為「第四媒介」之前,還有很多需要克服之處;至少,要人類養成習慣盯著兩吋大的螢幕看兩小時電影,這就不是短時間內做得到的事了。

 

分享此新聞: